四種涅槃,教義名數。亦稱“涅槃四義”。瑜伽唯識對於“涅槃”的詮釋和分類。據《成唯識論》卷一○,即:(1)“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即以“真如理”為體,從“真如理”之“性本寂”而名之為涅槃。又據《述記》釋,此“真如理”特指“七真如”中的“實相真如理”,所謂“二無我所顯實性”。由於此涅槃側重從“理”上講而非指“心”、“智”,所以相當於“理佛性”。所謂“具無量微妙功德”;《述記》釋之為“以能順生諸功德”,而非指其容含一切功德。(2)“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不被“煩惱”所障,生死之因已斷,而生死之苦果猶有餘存,故名“有餘依”。(3)“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此指“真如”已出離生死苦,煩惱及所依之身皆滅,永不在三界之內。(4)“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上之“有餘依”和“無餘依”兩種涅槃,只盡“煩惱障”,未離“所知障”。唯無住處涅槃二障俱滅,故不脫離生死而超越生死,以利樂有情,至於無窮。第一種涅槃,作為“理佛性”,一切眾生皆有;第二、三兩種,特別為聲聞、緣覺二乘無學者所有;而佛世尊則四種皆有。唯第四種反映了大乘涅槃觀的特點。
相關詞條
-
涅槃[佛教用語]
涅槃,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涅槃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昵縛男、泥洹、涅槃那,意譯為無為、自在...
定義 佛典 涅槃典籍 分類 特點 -
四種華嚴
佛教專有名詞謂華嚴教法有四種,即寂場華嚴、時長華嚴、盡未來際華嚴及法界華嚴。善月《法華經文句格言》卷中雲(卍續46·593下)︰‘一家之論華嚴,其唯四焉...
佛教專有名詞 四種華嚴 -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是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涅槃
涅槃,佛教用語,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也即成佛,指經過...
出典 分類 特點 定義 涅槃典籍 -
四種沙門
[出瑜伽師地論] 梵語沙門。華言勤息。謂勤行眾善。止息諸惡也。
瑜伽語 大寶積經語 -
涅槃那
涅槃那,佛教教義。又譯作泥日、泥洹。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佛教產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
名詞 解釋 -
四種緣起
佛學術語,為華嚴宗所歸納之四種緣起思想。華嚴宗之教理系以‘緣起’為主,而於所判立五教之中,除頓教外,分別各說一緣起,即:於小乘教說業感緣起,於大乘始教說...
四種緣起 -
四種真實
四種真實,教義名數。指四種真實而不虛妄的認識,或被認為是真實而不虛...”有四種:(1)“世間極成真實”:由世俗經驗和習慣形成並為公眾普遍認同...“四諦”而生“智”,以此智運用於一切法,即是“所行”。又,“煩惱”能障“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