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戰役[紅軍長征中的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紅軍長征中的戰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畫,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基本信息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一個決定性戰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澤東以自己特有的偉大戰略眼光,靈活指揮3萬餘人的紅軍,與10倍於己的優勢敵人周旋,東西馳騁千里,南北往返數次,忽南忽北,聲東擊西,屢用奇兵,調動敵人,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蹟。在四渡赤水作戰中,紅軍進行了大小40餘次戰鬥,共殲敵1.8萬餘人。中央紅軍從此一反長征以來的被動挨打局面,取得了戰略轉移的主動權。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畫,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