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藺太平渡,位於赤水河上游與古藺河交匯處的太平鎮,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最重要的渡口,約1.5平方公里,全鎮古街道的清代民居建築保存完整、鱗次櫛比,充滿了古樸的韻味。四渡赤水戰役期間,中央紅軍機關全部駐紮在鎮上,因此,所有的古建築都是紅軍長征的重要遺蹟和遺址。大婁山下、赤水河邊,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太平鎮的長征街上,一座小青瓦的三層小樓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四渡赤水之戰是紅軍在戰略轉移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是毛澤東用兵如神的生動體現。為了緬懷犧牲的紅軍,教育後代不忘今天幸福生活是用烈士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史實,繼承先烈的遺志,四川省古藺縣在四渡赤水主戰場太平鎮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再現了紅軍四渡赤水的輝煌戰績。
地位
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軸心地區和重要渡口,第二和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就發生在這裡,進行大小戰役近十餘次。鎮上建有紅軍長征四渡赤水陳列館,館內有毛澤東同志的故居,在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600多平方米展廳里,陳列著200多件當年紅軍留下的彈藥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向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參觀者展示著當年金戈鐵馬的歷史。
歷史
1935年春,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巧妙地與敵周旋、轉戰在川、黔、滇一帶的高山河谷中。從當年1月28日至3月22日,紅軍來回4次渡過赤水河,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徹底扭轉了戰略轉移中的被動局面,為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中央紅軍曾3次進出古藺縣境,歷時54天,遍及大部分鄉鎮。新中國成立後,為紀念長征的偉大勝利,弘揚紅軍精神,1958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平鎮建起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近半個世紀,太平渡陳列館先後接待了20多萬名海內外的參觀者。
文物
“失命不失譜,失譜必失命”,這是寫在絕密號譜上的誓詞。號譜原由紅軍司號長謝金成保存,四渡赤水時謝金成不幸負傷掉隊,號譜來不及交給上級,他就秘密保存下來,直到解放後才將由密碼和五線譜號碼組成的號譜上交給當地政府。現在它的原件保存在中國軍事博物館。
這口“國共合作”時製造的盆子,是紅軍從扎西回師東進途中,於1935年2月10日駐古藺時,為感謝女尼吳二師,將紅軍這一燒水用的盆子送給她。吳二師又傳送給其干女兒夏傳榮,並一再讚頌紅軍紀律,夏傳榮精心將這個“紅軍盆”保存了下來。盆壁有“掬我赤心,與寇拚命,濺彼熱血,膏我彈刃”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