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檔案
東江文化,是指綜合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地區主要文化資源。其主體是客屬文化,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歷史的文化。
東坡文化,是指蘇東坡寓惠文化。即蘇東坡在惠期間的社會文化活動、思想文化內涵及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東徵文化,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及工農運動。
東縱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等。
新四東文化
主要內容包括:
東江惠州民俗文化,是指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間中惠州地區的民俗文化。這裡突出惠州民俗文化,以區別惠州區域與東江流域其他客屬文化區域的文化特質。主要亮點有:客家山歌、平海漁歌、龍門舞火狗、惠城區李家拳、小金口麒麟舞,惠陽區客家女服飾和黃金酥丸,吉隆元宵節舞龍、平海舞鯉魚、平海楹聯、平海古城方言軍聲、大亞灣區的漁家婚俗,以及龍門農民畫等農家文化藝術等。
東坡寓惠文化,是指大文豪蘇東坡寓惠期間的社會文化活動、思想文化內涵及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主要亮點有:蘇東坡寓惠期間的詩詞史料、蘇跡遺址、典故傳說等。
東樵宗教文化,是指與西樵山對應的東樵山羅浮山的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主要亮點有:羅浮山的宗教文化遺存,道、佛合一的文化特色,葛洪道家思想文化的形成、發展及文化內涵,宗教與自然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的羅浮中醫藥文化等。
東江革命歷史文化,是指反映以惠州為中心的、自1840年至1949年百餘年間東江地區革命鬥爭的壯闊歷史,重點以東征民主革命文化、東江流域蘇維埃革命文化、東縱抗日愛國文化為標誌的革命歷史文化。其中,東征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等革命運動。東征革命文化包括東征歷史事件及其影響、相關著名人物的事跡和歷史經驗,指導東征勝利的先進思想和革命精神,等等,以及延伸涵蓋大革命時期的革命武裝鬥爭歷史文化;東江蘇維埃紅色革命文化,是指東江流域的農民運動及首批蘇維埃政權創建歷程,包括以海陸豐為發源地的全國最早的農民運動,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軍一部和廣州起義軍進入東江地區以後,與東江人民一起,在高潭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區級蘇維埃政權,並在此影響和帶動下相繼建立了一批區級、縣級蘇維埃政權,繼而延伸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革命文化;東縱抗日愛國文化,則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跡,搶救香港中國文化名人對文化建設的重要影響,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愛國抗日精神,華南抗日戰場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大作用的革命歷史文化。
以“東坡文化、東徵文化、東縱文化、東江文化”為主幹的“四東文化”品牌正日益成為惠州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