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秦前,肇慶屬百越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遣任囂、屠雎略取嶺南陸梁地,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秦代始置四會縣,屬桂林郡,轄區包括現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漢高祖四年(前203),趙佗據嶺 南立南越國,四會縣為其屬地。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內置8縣,四會縣隸屬南海郡;廣信、謝沐、高要、封陽、端溪5縣隸屬蒼梧郡;高涼縣、臨允縣隸合浦郡;統屬交州。
三國 吳黃武五年(226),將縣東南部(即今三水、鶴山、新會、江門、開平、台山、斗門等縣市部分地區)劃出置平夷縣(後改為新夷縣、新會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479年),設定高要、廣信、封興、武化、端溪、
晉化、都城、樂城、悅城、夫阮、安遂、賓江、文招、南興、新興、臨允、甘東、單牒、龍潭、撫納、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會、懷集、化注、平興、初寧、招興、建寧、崇化、熙穆、崇德、謝沐、開建、永固38縣,分隸南海、蒼梧、晉康、新寧、綏建、宋隆(原宋熙)、臨慶7郡,分屬廣州、湘州。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撤銷新招、樂成、化成3縣併入四會縣。大業三年(607),復置南海郡。四會縣與化蒙縣同屬於南海郡。
唐武德五年(622),以四會、化蒙三縣地置南綏州。並復置新招、化注(原稱樂成)、化穆(原稱化成)3縣,同隸於州。龍朔元年(661),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來四會,在扶盧山(信大南山北麓)藏匿於獵人隊伍15年。
北宋 熙寧六年(1073),四會割屬端州(後改肇慶府)。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懷集縣隸廣州。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高要縣、四會縣隸肇慶路 。
明洪武八年(1375年),在縣治東建分巡嶺西道行署。永樂十五年(1417年)冬,大雪。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朝廷平大小羅山瑤民暴動後由四會析出置廣寧縣。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開平縣;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鶴山縣,時肇慶府領德慶州及高要、四會、新興、高明、廣寧、開平、鶴山、封川、開建、陽江、陽春、恩平等12縣
民國九年 是年秋,取消縣以下的都、鋪行政區劃制,改用區、鄉(鎮)建制。
在1952年和1958年間,四會曾與廣寧縣合併過,合併後稱廣四縣。1954年和1961年兩次分設,四會縣分別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專員公署。
1993年11月25日,四會撤縣設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14個鎮:城中街道、東城街道、貞山街道、龍甫鎮、地豆鎮、威整鎮、羅源鎮、逕口鎮、大沙鎮、新江鎮、石狗鎮、黃田鎮、鄧村鎮、江谷鎮、江林鎮、龍灣鎮、下茆鎮。
2002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貞山、城中、東城)、14個鎮(龍灣、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新江、大沙、鄧村、石狗、黃田、下茆、江谷、江林),158個村委會、25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撤銷新江鎮併入東城街道,撤銷鄧村鎮併入貞山街道,撤銷江林鎮併入江谷鎮;撤銷龍灣鎮併入下茆鎮,全市由17個鎮(街道)撤併為13個鎮(街道),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
下轄區域
截至2013年,四會市轄3個街道(東城、城中、貞山)、10個鎮(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下茆、江谷),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總面積1257.6平方公里。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行政區 | 2013年下轄區域 |
---|---|
城中街道 | 城東居委會,城中居委會,城南居委會,城北居委會,沙尾居委會,漁業居委會,花街居委會,沙尾邨社區,倉崗社區,下布村,鐵場村,高獅村,上沙村,白沙村,高布村,河西村 |
東城街道 | 馬田居委會,竇口居委會,陶麗居委會,槎山居委會,黃崗居委會,沙田園居委會,東方紅居委會,清塘村,陶塘村,陶沖村,河東村,清東村,黃崗村,沙頭村,前鋒村,前進村,光輝村 |
貞山街道 | 貞山居委會,鄧村居委,會碧海灣社區,柑欖村,獨崗村,姚沙村,坑口村,金星村,光榮村,大圳村,白龍村,龍麟村,龍頭村 |
龍甫鎮 | 龍甫社區,水口村,白石塘村,龍頭村,營腳村,蟻田村,芙蓉村,燕嶺村 |
地豆鎮 | 地豆居委會,下街村,獅嶺村,地豆村,東平村,連平村,赤草崀村,水車村,鄧寨村,塔崀村,大東村,大布洞村,三桂村 |
威整鎮 | 威整居委會,南龍村,西坑村,大洲村,威整村,瓦屋村,甜竹坑村,黃洞村,紅星村 |
羅源鎮 | 羅源居委會,鐵坑村,羅源村,石寨村,洞心村,紅旗村 |
逕口鎮 | 逕口居委會,逕口村,上觀村,鳳山村,迎頭村,下寮村,新圍村,南鄉村,北鄉村 |
大沙鎮 | 大沙居委會,馬房漁業居委會,仁馬村,陳涌村,富溪村,大沙村,村美村,安平村,崗美村,大布村,馬房村,南江村,江民村,隆伏村,隆馬村 |
石狗鎮 | 石狗居委會,石狗村,程村,都崀村,謳坑村,石橋村,廻龍村,金坑村,帶下村,大坪村,隔崗村 |
黃田鎮 | 黃田居委會,江頭村,西岸村,萬洞村,燕崀村,黃田村,黎崀村 |
江谷鎮 | 江谷居委會,江林居委會,鎮郊村,竹寨村,欖崗村,田心村,黎寨村,清平村,旺塘村,馬崗村,新屋村,培崀村,大洞村,冼田村,江和村 |
下茆鎮 | 下茆居委會,龍灣居委會,樓腳村,馬陂村,石羅村,上茆村,蒲洞村,下黃崗村,下茆村,龍灣村,南塘村,江明村,漁雲村,塘村,高崀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毗鄰,因“四水會流”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距廣州市68公里,距肇慶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地形水文
地形似豎立的桑葉,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寬約30公里,南北長約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為山地,約占總面積44.3%;中部多為丘陵與河谷盆地,約占總面積31.2%;南部和東部多為沖積平原,約占總面積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為888米。河流有綏江、龍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禮河,河流全長約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長149.6公里。氣候特徵
四會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極端最高氣溫38.5℃,出現在2003年8月4日;極端最低氣溫-1.2℃,出現在1963年1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1803.6毫米,50年一遇最大日雨量為253.5毫米;年平均日照1702.3小時;年平均雷暴日89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主要礦產有鐵礦、石灰石、石膏、花崗岩、高嶺土和水氣礦產等24種,其中石膏的儲藏量和品位居全省首位。探明主要礦產儲量(資源量)為:煤388.8萬噸,泥炭127千噸,油頁岩53萬噸,鐵礦59.69萬噸,鎢礦2千噸,石膏4834.39萬噸,水泥用灰岩4810萬噸,硫鐵礦163萬噸,建築用花崗岩18750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217萬噸。
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綏江全長226公里,其中市內河段長49公里。全市水資源519.44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流量507.2億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0260千瓦,可開發量64623千瓦,已開發5.7萬千瓦。全市有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2019公頃,生態示範區1個,總面積1747公頃;全市森林面積60984.7公頃,森林覆蓋率55.6%,活立木蓄積量237.61萬立方米。 2009年廣東省地質勘探局公布與河源同為水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交通
四會市的水陸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321國道和四清、四連線省道及三茂鐵道、三(江(綏江、西江、北江)航道為骨架,以300多公里的鎮、村水泥公路為分支的水陸交通網路。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四會市常住人口為4717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51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6568人,增長22.48%。年平均增長率為2.05%。2014年四會市戶籍人數45萬人。
經濟
發展綜述
2014年四會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6.32億元,增長11.2%;人均生產總值6.91萬元,增長9.9%,率先在肇慶各縣(市)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14.0%、10.2%;二、三產業占比不斷提高,三大產業比重為:12.9:49.7:37.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45億元,增長16.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6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35億元,外貿進出口21.04億美元,分別增長21.1%、16.6%、11.9%。
2013年,四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7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54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24.13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111.38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比重構成由2012年的16.5:43.2:40.3變為15.3:44.6:40.1。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逐步提高。2013年四會人均GDP達到57813元,增長13.1%。
第一產業
2013年,四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6.83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產值22.83億元,增長1.1%;林業產值3.25億元,增長8.3%;牧業產值26.52億元,增長3.0%;漁業產值13.89億元,增長15.9%。全年生豬出欄量118.78萬頭,家禽出欄量是:1543.86萬隻。
201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1.4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2.14萬畝,增長1.0%,水果種植面積:17.66萬畝,減少了17.0%,其中柑桔橙14.13萬畝,減少23.3%。
2013年糧食產量12.06萬噸,下降1.9%;蔬菜產量24.63萬噸,增長0.6%;水果產量15.92萬噸,下降10.2%,其中柑桔橙11.1萬噸;肉類總產量11.65萬噸,下降1.2%,其中豬肉9.29萬噸,增長0.3%;禽蛋產量0.8萬噸,增長1.9%;水產品產量10.64萬噸,增長10.0%。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12億元,增長21.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下同)完成總產值594.78億元,增長21.4%,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473.83億元,增長23.6%,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總產值0.54億元,下降29.8%,集體企業工業總產值1.29億元,下降20.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工業總產值119.12億元,增長14.3%,股份制企業工業總產值234.03億元,增長17.9%,其它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總產值239.81億元,增長29.7%。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總產值172.42億元,重工業總產值422.35億元,分別增長18.7%和22.5%。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565.36億元。
2013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32.7億元,增長17.1%,產品銷售率為95.06%,實現利稅總額57.2億元,下降12.4%,其中利潤總額30.1億元,增長0.5%。資產貢獻率33.89%,資本保值增值率115.57%,資產負債率47.05%,流動資產周轉次數6.0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6.09%。虧損企業6個,虧損金額5833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4.3%和6.2%。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7%。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1.37億元,增長16.7%;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30.69億元,增長16.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87.16億元,增長16.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90億元,增長15.4%。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1150萬元,增長91.0%;肉禽蛋類零售額247萬元,增長112.5%;服裝類零售額142萬元,增長215.6%;日用品類零售額1886萬元,上升113.6%;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4057萬元,下降29.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89萬元,下降78.4%;文化辦公用品類零售額299萬元,增長130.0%。
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2038萬元,增長2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879萬元,增長17.4%;電信業務總量59159萬元,增長23.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7747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6744戶,鄉村電話用戶70493戶,行動電話用戶546009戶,新增76063戶。
2013年四會接待旅遊人數達168萬人次,增長8.7%,旅遊業務總收入5.93億元,增長6.3%。
2013年末四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1.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7.40億元,增長13.4%,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63.9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9.92億元,增長13.8%。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63.9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87億元,增長12.2%,其中,四會個人貸款累計51.99億元,短期個人貸款及透支5.58億元,中長期個人貸款46.41億元。全年證券公司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151.85億元,增長22.5%,證券各項業務營業收入2672.84萬元,增長54.8%。
2013年實現保險費收入23261.75萬元,下降7.7%,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0470.35萬元,增長24.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721.54億元,下降24.1%。其中人壽險收入11986.67萬元,下降23.53%;健康險收入306.30萬元,下降40.58%;人身意外傷害險收入428.57萬元,下降25.12%。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13393.51萬元,增長76.4%。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支出4390.52萬元,增長24.72%,人身險業務賠付支出8986.49元,增長120.6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普通高中招生3111人,下降6.44%,在校生9319人,下降1.85%,畢業生3070人,下降3.94%;聯考應屆上省大專線上線人數2283人,同比增長6.48%,三A上線率為58.63%,比上年增加3.41個百分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583人,下降6.11%,在校生3778人,增長0.16%,畢業生986人,下降20.99%。國中招生5251人,下降1.65%,在校生16376人,下降8.91%,畢業生67335人,下降6.94%;國中升學率為96.05%。國小生招生7191人,增長10.41%,在校生36607人,增長7.14%,其中,女生人數15511人,畢業生5438人,下降0.62%;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在園幼兒14615人,增長5.93%。
科技事業
2013年底,四會企業擁有技術研發活動機構32家;開展科技活動研發課題(項目)90個,比上年增加4個,企業內部用於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2.83億元,增長12.8%;企業從事科技活動人員41600人,增長102.8%。
2013年,獲上級科學技術獎5項,通過科技成果鑑定6項,其中省級4項,肇慶市級2項。全年專利申請232項,獲得專利授權150項。四會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3家企業,年末,通過上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認定企業7家。全年四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4.9億元,增長26.5%。
文化事業
2013年末四會共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各1間,影劇院4間,電影放映隊7個,文化站13個,廣播電視站12個,圖書館藏書量31.3萬冊,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10.46萬戶,全年組織大型文藝演出25場,送戲下鄉35場,送電影下鄉1476場,共送書籍下鄉1200冊,流動圖書下鄉9.7萬冊。
醫療事業
2013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89個,其中醫院6個,鎮(街)衛生院1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診所、醫務室、衛生所43個。醫院、衛生院擁有床位1058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9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19人,註冊護士766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52人,專科疾病防治技術人員22人,衛生監督技術人員11人。四會已建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1個。四會嬰兒死亡率3.63‰,人均期望壽命76.27歲。
體育事業
2013年,四會舉辦各級運動會35次,其中縣級以上11次;參賽運動員8200人次,比上年增加1900人次;達到《國家體育鍛鍊標準》6.98萬人,比上年增加100人。四會擁有規模體育場館5個。
2013年,四會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省、肇慶市比賽獎牌(前三名)239塊,其中第一名96人,市體校向上級輸送人才18人。
社會保障
2013年年末四會參加社會保險總人數為76.27萬人,同比增長31.1%;共徵收社會保障基金6.03億元,下降0.3%;共發放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人數達到45.61萬人,同比增長71.6%。其中,參加企業養老保險8.03萬人,增長16.2%;參加失業保險3.80萬人,增長3.5%;參加醫療保險7.66萬人,增長1.0%;參加工傷保險3.71萬人,增長4.4%;參加生育保險3.76萬人,增長9.2%;參加城鄉養老保險16.10萬人,增長6.8%;參加城鄉醫療保險32.02萬人,增長0.6要%。年末基金累計結餘10.92億元,增長17.3%。
2013年,四會共投入救災救濟資金1833.21萬元,共救濟25110人,其中,合作醫療救助金一共救助17278人,比2012年多3453人。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83.02萬元,其中,農村發放1342.97萬元,自然災害救濟金髮放20萬元,合作醫療救助金放發86.39萬元。到2013年底,四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7749人,比上年末減少1018人,其中農村6752人,減少1032人。四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4205戶,比上年同期減少704戶,2013年底,社會福利事業單位13個,共擁有床位749個,2013年共收養443人,安排“四殘”人員就業192人。四會擁有城鎮綜合社區服務設施2個。2013年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5470萬元,籌集福利資金418萬元,分別增長4.6%和3.2%。四會慈善會2013年累計直接接收社會捐贈1502.98萬元。
城市榮譽
國家榮譽
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7位
2014年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76位。
1993年和1994年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
1993年和1994年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
旅遊
名勝古蹟有貞山風景區和奇石河風景區,有“一仙”(貞仙)、“兩佛”(阮公佛、梁公佛)、“三台”(石潭台、白霧台、化師台)、“四塔”(荷賴塔、法成塔、塔崗塔、對崗塔),有紀念六祖南來所興建的六祖寺。鄧村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品柑賞玉”等特色旅遊資源已融入肇慶千里旅遊走廊。銀帶瀑布
銀帶瀑布位於四會北部,是廣東省落差最大的瀑布。
貞山
貞山位於四會市城區的西南面3公里處,山高649米。唐朝年間,貞山原名廣正山,因有“文氏貞女在此升仙”之說而改名貞山。
柑鄉觀光大橋
被譽為“中國柑桔之鄉”的四會市,在城區橫跨東西兩岸建設了“柑鄉觀光大橋”。這座大橋全長420米,橋寬15.5米。其中行車道8米、觀光道6米、行人道1.5米。在下游的觀光道上建成古色古香的觀光亭5座,每座觀光亭為3層。
天光墟
玉器天光墟每天早上5時至8時營業,800多個小攤檔吸引著各地客商。2006年被省旅遊局評為最街商業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