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竹藝

四川竹藝

四川竹藝的長足發展突出在幾個產竹區,例如川東梁平大竹,川南長寧江安、川西崇慶邛崍。主產地品種豐富,例如楠竹、慈竹、綿竹、淡竹、剛竹、紫竹、水竹、黑竹、蘆竹、刺竹、香妃竹、羅漢竹、觀音竹等;百姓生活與竹子密切相關,當地藝人有良好的條件創研竹藝。

簡介

經過代代能工巧匠的探索實踐,富於地方特色的竹藝形式日臻完善,竹藝名家輩出,並形成幾大流派。其中梁平的竹簾畫、自貢的龔扇、崇慶的瓷胎竹編和江安的竹簧雕刻、竹鑲嵌等都是頗享盛譽的四川竹藝。

梁平竹簾畫

梁平竹簾畫起源於宋代,最初是造紙竹簾,從實用的窗簾、門帘、帳圍、桌圍、床圍等逐步形成了裝飾工藝品,傳統的詩書畫便上了竹簾。竹簾畫的編織非常平整柔軟,因有粉底堂心,詩畫作於上有傳統宣紙的感覺。最精湛的竹簾畫是採用蠶絲與竹線作經緯交織,密不漏縫,如絲絹般精細潤澤,山水人物繪於其上,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自貢龔扇

龔扇或謂竹絲扇,是19世紀後期由自貢龔爵五肇始,世代家傳。古代團扇是非常優雅的仕女物件,龔扇製作之精巧正與其相配。它用幼嫩慈竹刮至髮絲細,在直徑24厘米的團扇上作經緯線編織,其中一根緯線的穿插至少得七百多次,並按畫稿編織出山水、花鳥、仕女、詩詞、福祿壽喜、古錢、荷花等吉祥圖案。扇柄裝飾選材除竹外另有象牙紅木等,再輔以絲穗帶、小巧玲瓏,獨具匠心。製作一把龔扇長達四十天左右。

崇慶瓷胎竹編

崇慶瓷胎竹編誕生於19世紀下半葉,最初是一個叫方國正的藝人以成都鹵漆工藝品為胎,用細篾編織,後採用錫胎瓷胎,多以素色竹絲以種種圖案編織。瓷器歷史悠久,雅俗共賞,套以竹編,尤為精工。成都瓷胎還發展了陶胎、木胎、楠竹胎、甚至無胎編織工藝等,器形多為碗盤杯盒壺等。

江安竹簧雕刻

江安竹器早在元明就名聲在外。康乾時,朝廷造辦處藝人創竹黃雕刻,即用竹的內皮雕成各種圖案紋飾,然後貼於器物之上,如舊時常見的首飾盒、多寶架、筆筒、扇柄、手枕等,故又稱為“貼黃”或“翻黃”,竹黃色澤光潤,用久彌新,謂之“竹象牙”;江安竹黃工藝在清道鹹時已稱譽天下,其運用片雕技法在不到二毫米的竹黃上刻出山水人物等等,晶瑩剔透,鑲於器物,倍生意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