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介紹
劇院簡介
建院五十年來,先後創作演出《白蛇傳》、《繡襦記》、《芙奴傳》、《和親記》、《臥虎令》、《峨眉山月》、《急浪丹心》、《變臉》、《都督夫人董竹君》、《巴山秀才》、《易膽大》、《火焰山》、《鏡花緣》、《塵埃落定》、《夕照祁山》等優秀劇目兩百餘出,先後榮獲第六屆、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大獎、新劇目獎,第七屆、第十屆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八屆中國文華大獎、第四、第七、第八屆、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大獎、國家人口文化獎、中國戲曲突出貢獻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獎等眾多殊譽。
四川省川劇院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取得突出的成效,應邀赴歐洲、美洲各國及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的高度讚譽。
近年來以中外合作的創新方式,創作演出的神話川劇《火焰山》、《鏡花緣》成功打開歐洲演出市場,川劇《鏡花緣》2010年3月2日至6月23日,在法國、瑞士、盧森堡等國家和地區的15個城市巡演109天,演出67場,觀眾人數超過5萬人次,在對外文化交流等領域創出了全新的商業演出模式,使四川省川劇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票房號召力。
2005年以來連續六年創新舉辦川劇校園行公益戲劇活動,《變臉》、《巴山秀才》、《易膽大》等精品川劇成功走進清華、北大、南開、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國內著名大學,以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方式展示了公益性藝術劇院的全新運作思路。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四川省川劇院發揚中華民族面對災難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大愛精神,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抗震救災的在文藝創作演出中,在賑災義演、慰問演出和災後文化重建等各個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榮獲全省文化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表彰。
四川省川劇院演出團隊,常年堅持送文化下鄉,取得顯著成效。以豐富多彩的川劇綜藝節目為主要演出形式,不間斷地組織“川劇三下鄉”活動,演出遍跡巴山蜀水,2005年、2007年連續兩屆受到四川省委宣傳部等15部委“科教文衛三下鄉先進集體”表彰。
以創新的藝術形式旗幟鮮明地宣講主旋律,先後排練演出歌頌優秀共產黨員牛玉儒、優秀紀檢幹部王瑛的現代川劇《牛玉儒》、《巴山紅葉》在全省巡演。以優秀共產黨員王瑛、牛玉儒為榜樣,以自身言行做表率,在演先進中學先進,發揮川劇藝術寓教於樂、高台教化的強大藝術功能,以民眾喜聞樂見的獨特藝術形式藝術地宣講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良好社會成效。
“蜀戲冠天下”。四川省川劇院以陣容整齊、颱風嚴謹、劇目豐富、演藝精湛而蜚聲海內外,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劇場簡介
四川省川劇院劇場坐落於成都市中心,地處鹽市口商圈。是由省委省政府出資修建的以戲曲演出為主的綜合性文化場所。
劇場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座位386個,配備升降舞台、樂池,進口音響、燈光以及專業舞美團隊。可承辦、接待各類專業、業餘團體的中小型演出。同時適合舉辦各類報告、表彰、培訓、總結、學術報告等會議。
基本情況
四川省川劇院成立於1960年3月。劇院以陣容整齊、颱風嚴謹的藝術優勢,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素有盛名。劇院排演的《白蛇傳》、《和親記》、《臥虎令》、《望娘灘》、《峨眉山月》、《繡襦記》、《急浪丹心》等,先後參加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上海國際舞台美術藝術節、第十一屆亞運會藝術節、中央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等重大演出活動。
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劇團先後應邀赴歐洲各國、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台灣地區演出,均受到高度讚揚。 近年來,劇院陸續恢復上演了《白蛇傳》、《荷珠配》、《柳蔭記》、《春草闖堂》、《楊八姐智取金刀》等優秀傳統劇目。新編三國故事劇《和親記》參加第四屆中國戲劇節,榮獲10項大獎。劇院新排《變臉》在第五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引起轟動,並應邀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巡迴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深圳以及香港、台灣地區演出,均受到熱烈歡迎,並榮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劇作獎、文華表演獎和文華導演獎。
劇院擁有一批著名藝術家,其中有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獲得者任庭芳,文華導演獎獲得者張開國、劉忠義,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古小琴、陳智林、何伶,一級演員張巧鳳、左清飛、楊昌林、何伯傑、黃世濤,一級導演邱明瑞,一級舞美設計楊成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