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指導意見

綿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建設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

指導意見

川府發[2013]29號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和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推動綿陽科技城依靠創新驅動率先實現突破發展,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發展目標

深入實施《綿陽科技城發展規劃(2011—2015年)》,創新體制機制,聚集創新要素,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軍民融合示範地、創新人才匯聚地、科技成果集散地、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地,努力把綿陽科技城建設成為我省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國家以軍民融合為特色的自主創新示範區。力爭到2015年,綿陽科技城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綜合實力全面提高,GDP達到15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的比重達到60%,軍民融合產業產值達1800億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7%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3%,實現開放性、創新性、突破性發展。

重點任務

(一)加快產業突破發展。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突出軍民融合特色,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培育發展三網融合與物聯網、數字家庭、航空航天、核技術套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大力引進重大產業項目,創造優良投資環境,全面提高科技城吸引力;採取園區招商、產業高端招商、央企入綿招商、龍頭企業帶動招商、產業鏈完善招商、科技招商等多種方式,加快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入駐發展;提供優惠便利,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做強做大汽車及關鍵零部配件、冶金建材、裝備製造、食品和生物醫藥等產業,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2015年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達3000家以上,增強科技城持續發展活力。
(二)加快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建設。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採取特殊政策和措施,重點支持集中區率先突破發展。先期建設綿陽科技城軍民融合創新驅動核心示範區,集中布局一批軍民融合重大產業化項目。打造高精尖創新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科學新城、空氣動力新城和航空新城“三新城”,引領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發展特色園區,建設好綿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科教創業園區、金家林總部經濟試驗區、遊仙經濟開發區、江油工業園區等省、市級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
(三)加快創新平台建設。建設一批研發平台,支持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究開發平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搭建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充分發揮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作用,建好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軍民融合技術轉移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和中國技術交易所綿陽工作站,加速科技成果的交易、轉移、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孵化平台建設,支持科技城創新中心、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城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孵化器建設,完善企業孵化培育體系,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發展搭建服務載體。加快開放平台建設,定期舉辦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博覽會暨軍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會,突出軍民融合、開放合作、創新發展主題,打造對外開放的視窗和平台,提升科技城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積極創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啟動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建設。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完善科技城國家、省、市三個層級的政策支撐體系。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向國家爭取科技城比照執行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先行先試政策,重點爭取“新三板”、股權激勵、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科研經費分配管理改革等政策試點。加大省級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支持政策措施,開展土地政策、股權激勵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科技金融等創新試點工作。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力度,設立科技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在省級產業園區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技術改造資金、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等方面重點支持綿陽科技城,加大投入,加強考核。

保障措施

(一)創新工作機制。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每半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加強對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落實情況、重大政策、重點問題和重要事項的研究。強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充實建制,加強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和信息通報,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或工作協調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科技城建設中的具體問題。
(二)加強督查考核。省政府每年制訂科技城年度重點工作安排,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省直相關部門要把加快推進科技城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訂具體的支持政策和實施方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協調服務。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嚴格逗硬獎懲,強化工作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