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金剛[佛教神祇]

四大金剛[佛教神祇]

四大金剛即四大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指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咤,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神話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從多聞天王演化而來,最為重要的護法神,相傳做於須彌山。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教創立之初尚處於哲學範疇,隨著佛教逐漸發展,將印度教神話的八部眾(諸天、龍眾娜迦、夜叉、阿修羅等部族)納入佛教神話當中。

基本信息

來歷

四大金剛四大金剛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尊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淨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坊間傳聞四大尊天王護世於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天。
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和“六欲天”。欲界:人類社會,地獄,餓鬼;六欲天:超於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六欲分為六重,第一重便為“四天王天”。

民間傳說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四大天王民間又稱“四大金剛”,即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樂神;南方增廣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寶劍,護法神;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另一說法是紅色),穿盔甲,手持蜃(據明·楊慎《藝林伐山》云:“蜃行似蛇而大音順。”有人曰蛇或龍,皆誤)傳法神;北方多聞天王晚,名毗沙門,身綠色(另一說法是金色),穿盔甲,右手持寶傘,左手握銀鼠,降魔施財之神。根據印度佛教傳說,在須彌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護一方天下,故稱四大天王。在中國古代,四大天王還有“風調雨順”的含義——持劍者風(鋒)也;持琵琶者調也;持傘者雨也;持蜃者順也。這也反映了農業社會人們對豐收之年的渴望

人物簡介

四大金剛四大金剛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為帝釋之外將,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個住一山個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瞻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中“輪迴”不已,只有達到涅盤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輪迴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稱“六欲天”,為天神所居。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為四天王及他們的隨從的住所)。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首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部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四大金剛四大金剛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古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雲埵,身為紅色,穿甲冑,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也特設別院供養。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人物形象

民間形象

(1)東方持國天王:身白色,穿甲戴,左手把刀,右手執鞘;民間形象;
(2)南方增長天王:身青色,穿甲戴胄,持寶劍;
(3)西方廣目天王:身紅色,穿甲戴胄,左手執鞘,右手把赤索;
(4)北方多聞天王:身金色,金甲冑,左手執寶塔,右手執三叉戟,腳踏三夜叉鬼。

佛教形象

佛教的四大天王漢化便形成中國羅漢堂中的“四大金剛”,成為“風調雨順”的化身:
(1)持國天王魔禮壽:穿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2)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3)廣目天王魔禮紅: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
(4)多聞天王魔禮海:掌混元米傘一面,職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