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特產
五芳齋粽子:享有“粽子大王”之稱的“五芳齋”粽子,是嘉興的特產。經歷了七八十年,暢銷不衰。二十世紀初,在張家弄一帶有一些挑擔賣茶葉蛋等物的小販,因生意較好便慢慢擺起了攤子,以後又開起了店。據傳1921年張家弄開起了最早的一爿粽子店,取名"五芳齋"(榮記)。因雞肉粽較出名,便在招牌上畫了只雄雞。這家粽子店裡的生意越做越好,引起了其他挑擔人的羨慕,於是在一兩年里又先後出現了兩家粽子店。這三家粽子店競爭激烈, 各人自封“正統”分別叫“頂頂真真老五芳齋”(榮記)、“真真頂頂老五芳齋”(慶記)和“首創第一老五芳齋”(合記)。
粽子
直到1956年,這幾家粽子店才合而為一。 近年重修店面取名鴛鴦樓,古色古香,具有民族風格,使老店更添新姿。 "五芳齋"粽子選料考究,選用"徽州伏箬",葉質軟韌,含有植物固有的清芳香味,肉餡鮮、嫩、香。粽子包得鬆緊適度,密封性好,加上適當的煮燒。粽子花色品種豐富,有火腿粽、雞蛋粽、白糖豆沙粽、雞肉粽等。 粽子入口油而不膩, 糯而不粘,鹹甜適中,男女老少,人人愛吃,也是饋贈親人的禮品。也被稱為“中國式快餐”。
南湖菱:角圓無刺,綠皮白肉、殼薄味甜,又稱“餛飩菱”、“元寶菱”。另據出土實物測定,種植歷史已有5900餘年。清代李符《詠菱》道:“鏡花晝合絲蔓秋,肥角尖凉觸波底”,“素手輕擘,紅碎嫩玉,分嘗便,雪藕也輸甜脆……”,可見,南湖菱贏得了多么美好的讚譽。
關於它為何不長尖角,在民間有一個傳說。話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徑嘉興,當地民眾拿出南湖的菱給皇帝吃,當時的菱是有尖角的。乾隆皇帝吃的時候一不小心被尖角刺到了。第二年,南湖的菱便不再長角了。
平湖糟蛋:又名軟殼糟蛋,已有200餘年歷史。據傳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30年)有一海鹽平山人試製成功“軟殼糟蛋”,其特點是:蛋殼脫落,蛋膜不破,蛋色晶瑩,形似欖球,蛋白呈乳白色軟膠狀,蛋黃呈桔紅色或黃色。它含有醇厚的酒香,品嘗鮮美,餘味無窮。平湖糟蛋先後在“南洋勸業會”、“英國倫敦博覽會”、“南京品物會”上展出,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評,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牌。現在糟蛋的產量不斷提高,並遠銷港澳及東南亞諸國。
平湖西瓜:早在清光緒十二年《平湖縣誌》上就有記載:“西瓜瓤有紅、白、黃三種,產紅霓堰者佳”。現在的“中育一號”西瓜含汁多、瓤甜脆,纖維省,味鮮美,中心含糖量達10~15%,它的成熟期早,瓜質極佳,深受人們喜歡。平湖西瓜以皮薄籽少、細嫩松爽、鮮甜清香、品質極佳聞名海內外,號稱江南第一瓜,也是中國三大名瓜之一。平湖西瓜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大,產瓜多,且品種豐富。明天啟七年的縣誌就有西瓜記載,至今已有300多年。
全市常年種瓜萬畝以上,年產瓜數十萬擔至百萬餘擔;西瓜品種有數十種,最有名的是馬鈴瓜、三白瓜、解放瓜、台黑瓜、中育一號、圳寶及衛星西瓜、無籽西瓜和平優系列西瓜。
桐鄉李:李是古今稀有的珍果,也是桐鄉的傳統名果,盛名傳於天下,身價百倍。原因是李果大色艷,核小肉厚,漿液甘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品質極佳為群李之冠。 古代是獻給帝王的“貢品”珍果,歷代文人逸士亦為之傾倒,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和詩篇。 相傳李始種於春秋時代。《春秋》杜預註:“吳都嘉興縣西南有城,其地產佳李故名”。原產李的李城,即今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李7月上旬成熟,其果硬熟時緻密,鮮甜清香,脆而爽口,軟熟後化漿液盈溢,有蜜甜酒香。
八蒸糕
平湖元青豆:呈橢圓形,皮黑肉青,故又稱皮青仁、黑毛豆,而且顆料粗大、落盤有聲,被列為世界名貴豆種之一。地青豆含豐富的蛋白質、人體必需的七種胺基酸和鐵、鈣、棕櫚酸、磷等微量元素,而且還是中藥品配方的重要原料,既可治盜汗虛弱,又有滋陰,補血、健身之功效。我國民間常把“元青豆燉豬爪”當作史貴滋補佳品,產婦吃了能催乳、補血。
西塘八珍糕:八珍糕選用山藥、茯苓、莧實、米仁、麥芽、扁豆、蓮肉、山楂等八味草藥輔以優質糯米粉、白糖精製而成。此糕青黑髮脆,起初以能消小兒疳積而走俏,後由於選料考究、加工精細、口感香甜,且益脾健胃,逐成為江南名點,享譽白餘年而不衰。如今,古鎮西塘已作為旅遊勝地面對四方賓客,西塘人秉承古方,根據各人不同的口味,在八珍糕的基礎上又開發出綠豆燥片、果酥等近十種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