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墩,又名“討賴河墩”,位於嘉峪關南討賴河岸,距關城7.5公里。始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三年)是原肅州西長城的南端墩台,也是明代萬里長城西段第一墩台,故名:萬里長城第一墩。它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長城沿線氣勢最為壯觀的墩台。
墩台築於長城牆體內側,矗立於五十七米高的垂直河岸上,地形奇險,猿臂難攀,現殘高8.3米,底邊東西底闊14.3米,南北長15.7米。為黃土夯築,夯層20厘米。
墩台所處之地位祁連山麓衝擊扇,衝擊扇砂石層厚度達數百米。其性乾則堅硬,遇水則鬆散。由於祁連山雪水和雨洪常年沖刷,沖積扇上切下一深深的河谷,討賴河因此而形成。由於河水常年沖刷,墩下河岸逐漸坍塌。又因討賴河水險莫測,遇山洪時,河水猛漲,每秒最大流量曾達500立方米;而平常最小流量每秒僅有1.9立方米;年平均流量為每秒19立方米。所以墩台的保護與河水的流量大小有直接的關係。
為保護這一著名長城遺蹟,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我市文物部門在墩台下河谷中軸線北側築一攔水壩,壩高1米,壩底寬5米,壩頂寬2米,壩長296米。此壩曾發揮過一定作用,阻擋了小流量的河水,減輕了河水對墩台下河岸底部的沖刷。但遇大水,則無濟於事。所以墩台東南角已墜下河谷,所餘部分也岌岌可危。2002年12月,嘉峪關一帶發生5.6級地震,墩台西側河岸又開始裂縫。因此,墩台的保護,迫在眉睫。需緊靠墩台河岸建造一與河岸等高、長500—700米的階梯式月牙形護坡,方可徹底解決墩台的坍塌問題。還可在墩台西面300米處建造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天生橋”,引水至橋上,形成橋瀑奇觀或水簾,以方便遊客跨越河谷觀瞻著名的萬里長城第一墩。
“討賴河墩”又稱“長城第一墩”。
萬里長城烽燧墩台無數,討賴河墩所處地理位置獨特,氣勢險峻,巍為壯觀。它是修築於明代的,萬里長城雄渾龍脈之於祖國西部的真正發端,因其依形就勢而築,扼首討賴河天險而得名,故又得嘉譽:“萬里長城第一墩”。
“萬里長城第一墩”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的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除司屯兵、烽火、傳遞軍情、保護屯耕和保障通商、通訊外,由於其形威嚴高聳,其勢雄壯險峻,還具有重要的軍事威懾作用。它的存在及其完整保存是構成現在嘉峪關古代軍事防禦體系完整性的重要依據。
“萬里長城第一墩”南距關城7.5公里。它緊隨關城主體之後修建,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始於明.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該墩台於討賴河北岸深80多米的垂直峭壁邊沿而建。墩台築於明牆內側2米處,殘高8.3米,底邊東西寬14.3米,南北長15.7米,為黃土夾沙夯築而成,夯層15厘米。其下,討賴河水流湍急;望北向南,巍巍黑白兩山環抱;東西一線,水天相接——萬里長城第一墩宛若關城之銅牆鐵壁,與關城一脈相承,渾然一體;兩者交相輝映,合成“西襟鎖鑰”,共享“帷屏西極”。
“第一墩”之上,河川山地一覽無餘,嘉峪關險要的地理位置便一目了然。
相關詞條
-
天下第一墩
天下第一墩,又名“討賴河墩”,位於嘉峪關南討賴河岸,距關城7.5公里。是明代萬里長城西段第一墩台。
-
嘉峪關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
概況 歷史淵源 地理位置 建築 文化遺產 -
天下第一雄關
天下第一雄關, 即嘉峪關,雄據萬里長城西端終點,峭立嘉峪山之麓。巍峨宏偉,險峻天成,氣勢磅礴,“連陲鎖鑰”,是古代萬里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 要塞、河西第...
綜述 位置 實用信息 交通信息 主要景點 -
嘉峪關長城
嘉峪關長城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 面積33500餘平方米, 城牆總長73...
簡介 歷史沿革 防禦體系 文化遺產 民俗風情 -
嘉峪關文物景區
嘉峪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
主要景點 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 實用信息 交通信息 -
嘉峪關站
嘉峪關站,建於1956年,是蘭新鐵路上的車站,隸屬蘭州鐵路局管轄,現為直屬一等站。站址在甘肅省嘉峪關市鏡鐵管理區前進街道站前路,郵政編碼:735103。
車站概況 車站位置 歷史沿革 歷史故事 業務狀況 -
嘉峪關賦
"維我嘉峪關
背景資料 作品原文 文章注釋 作者簡介 -
嘉峪關城樓
嘉峪關關城在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里處,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接...
建築特徵 有關傳說 旅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