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聲。從口,差聲。本義:嘆詞。表示憂感)
(2) 感嘆聲 [alas]
嗟嘆使心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唐·韓愈《師說》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劉開《問說》
嗟夫,誰知吾卒先汝。——清·林覺民《與妻書》
(3)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嘆);嗟訝(感嘆,驚嘆);嗟異(感嘆稱異);嗟悼(哀嘆,悲悼)
(4) 表示呼喚 [hello]
嗟,我士,聽無嘩。——《書·秦誓》
(5) 又如:嗟來(來,語助);嗟來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亦作“嗟嘆”。吟嘆;嘆息。《禮記·樂記》:“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東觀漢記·牟融傳》:“帝數嗟嘆,以為才堪宰相。”《世說新語·文學》“晏聞弼名” 劉孝標 注引《王弼別傳》:“弼之卒也,晉景帝嗟嘆之。”《太平廣記》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澤謠·許雲封》:“﹝韋應物﹞夜泊靈璧驛 。時雲天初瑩,秋露凝冷,舟中吟諷,將以屬詞。忽聞雲封笛聲,嗟嘆良久。”《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今日既承不棄到此,如何只是嗟嘆?”《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三回:“時秦昭襄王聞平原君斬美人謝躄之事,一日,與向壽述之,嗟嘆其賢。” 丁玲 《莎菲女士日記·三月二十七》:“他聽見明天我要上山時,他顯出的那驚詫和一種嗟嘆,又很安慰到我,於是我真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