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治

《喻治》,古文名,是由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劉基所著作。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著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作品原文

郁離子曰:“治天下者其猶醫乎。醫切脈以知證,審證以為方。證有陰陽虛實,脈有浮沉細大,而方有汗下、通便、補瀉、針灼、湯劑之法,參、苓、姜、掛、麻黃、芒硝之藥,隨其人之病而施焉,當則生,不當則死矣。是故知證知脈而不善為方,非醫也,雖有扁鵲之識,徒嘵嘵而無用;不知證不知脈,道聽途說以為方,而語人日我能醫,是賊天下者也。故治亂證也,紀綱脈也,道德、政刑方與法也,人才藥也。夏之政尚忠,殷承其敝而救之以質;殷之政尚質,周承其敝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苛法以箝天下,天下苦之,而漢承之以寬大,守之以寧壹。其方與證對,其用藥也無舛,天下之病有不瘳者鮮矣。”

釋義

【注釋】:
① 證:通“症”。
② 嘵嘵(xiao xiao):亂嚷亂叫。
③ 敝(bi):壞。
④ 質:實;誠信。
⑤ 箝(qian):約束,限制。
⑥ 寧壹:安定統一。
⑦ 舛(chuan):差錯。
⑧ 瘳(chou):病癒。“瘳”原誤作“療”。據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單行本改。
【譯文】:
郁離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就像治病的醫生一樣。醫生按脈就能知道病症,審視病症就能開藥方。病症有陰、陽、虛、實,脈狀有浮、沉、細、大,而藥方有出汗、補瀉、針灼、湯劑的療法,有參、苓、姜、桂、麻黃、芒硝之類的藥物,隨病人的病情而對症下藥,用藥得當能救活,用藥不當就治死了。所以說只知病症,也懂得脈狀,但不會開藥方,這不是好醫生啊,即使有扁鵲的學識,但只會亂嚷亂叫,也沒有用;不知道病症,不懂得脈狀,光憑道聽途說來開藥方,並且向人們吹噓說‘我是能醫’,這是個坑害天下人的傢伙啊。所以說治理亂世就像是治病,抓紀綱就像是按脈,道德、政刑就像藥方和療法,人才就像是良藥。夏朝的政治崇尚忠義,商朝針對其壞的一面,而用誠信補救;商朝的政治注重誠信,周朝針對其壞的一面,而用文治補救;秦朝採用酷刑、苛法來約束天下的人,天下人深受它的苦,而漢朝用寬大為懷承接了它,用安定統一堅守了王業。其藥方和病症對頭,其用的藥物也無差錯,這樣,天下不能治癒的病就少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