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1、[monosyllabic word] 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如:紙、草、皮、狗兒
2、字、熱等
一般來說,古代單音詞居多,一個字就相當於一個詞,現代 雙音詞居多,這是古今漢語在辭彙方面一個顯著的不同。
文言單音詞到現代雙音詞的演變
而到後來由單音詞發展為雙音詞,大致有三種情況:
在原來的單音詞後面或前面加上一個輔助成分(也稱後綴或前綴),加後綴的如:鼻-鼻子,石-石頭;加前綴的如:師-老師,姨-阿姨。
在原來單音詞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同義詞或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率-率領,議-議論,亡-逃亡,恭-恭敬,予-給予,奇-奇怪,寒-寒冷,飢-飢餓,旗-旗幟,鞏-鞏固。
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國家,眠-睡覺,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裡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為現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
有時文言裡的兩個單音詞連用和現代漢語裡的一個雙音詞詞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誤認為一個雙音詞而用現代詞義去解釋,結果就歪曲了願意。如,“今齊地方千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地方”是兩個詞,地-土地,方-方圓,周圍。
文言中的複音詞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複音詞,它們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節(即字)組成,其構成情況大致如下:
單純的複音詞。這類詞包括:
聯綿詞:有雙聲關係的,如:躊躇、蕭瑟、陸離、玲瓏,輾轉等;有疊韻關係的,如,彷徨、逡巡、須臾、窈窕、倉皇、披靡等。
譯音詞:如,單于、可漢、葡萄、琵琶等。
疊音詞:如,奄奄、翩翩、霏霏、區區等。
這類詞兩個音節組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單個音節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開解釋。
合成的複音詞。從構詞方式上看,包括:
聯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領、干戈、傾復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橫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爾等。
偏義複詞,這類詞是指兩個由意義相近或相對、相反的語素構成的雙音詞,在實際使用時,意義只偏在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如,“緩急”(《譚嗣同》)中的“冀緩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錄〉後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偏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