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集林場

單集林場

國營渦陽縣單集林場位於渦陽縣城東20公里,面積40.8平方公里。單集林場是1960年經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的國有林場事業單位,現轄3個林業專業隊,有林業工人276人,其中退休工人35人,國有土地面積16185畝,其中林業高科技示範園500畝。作為鄉鎮機構管理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55個自然村,72個村民組,人口2.0萬人,集體耕地面積29006畝。

基本概況

單集林場 單集林場

(漢語拼音:Shan Ji Lin Chang)

地形:平原

部門簡介

國營渦陽縣單集林場位於渦陽縣城東20公里,面積40.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南靠渦河,北依北淝河,場內18座電灌站,溝、閘、路、渠、函配套齊全,旱能灌,澇能排;交通便捷,渦(陽)宿(州)公路從該場東西穿過。單集林場是1960年經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的國有林場事業單位,現轄3個林業專業隊,有林業工人276人,其中退休工人35人,國有土地面積16185畝,其中林業高科技示範園500畝。作為鄉鎮機構管理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55個自然村,72個村民組,人口2.0萬人,集體耕地面積29006畝。

近年來,單集林場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觀,本著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發展目的,凝心聚力搶抓機遇,衝破傳統求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林場黨委下轄4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603名中共黨員(預備黨員17名)各項基層設施應有盡有,5個村都新建了高標準的村黨員活動室,使黨員活動有了陣地,使每名黨員都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建設美好新農村。單集林場在新農村建設中,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進步。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同時,做到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地建一些小樓房,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圖紙的繪製則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圖紙設計更考慮的是長遠發展。目前,單集新村建設已基本結束。

做好林業文章。單集林場是渦陽縣優質“中渦一號楊”育苗基地。科技含量較高占地200餘畝的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座落在這個場境內“渦宿”路南側。每年的初春,金絲柳、合歡、香椿、白果、雪松、龍柏、榕樹、國槐等十餘種品味較高的樹苗從這裡運向全國各地。在以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為依託的同時,進一步搞好高層次苗木繁育和中渦1號楊的繁育,並適當擴展了花卉品種。

單集林場林成網,樹成行。與此同時,還大力調整片林結構,不斷新建、更新、改造、補植林網,實施了由用材林向經濟效益林的合理轉化,基本達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築牢農業基礎。在築牢農業基礎上,緊緊圍繞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來開展工作。農業產業化是單集林場農業生產發展的迫切要求,是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個場注重從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上入手,加大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力度,使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繼續完善了皖麥38良種繁育面積,適當擴大了種植規模。同時柴樓村是高標準的玉米振興計畫的“千畝片”。

單集林場黨委、政府把小麥和黃豆的良種繁育作為龍頭,帶動農業大發展。1996年,單集林場在全縣率先進行了優質小麥—皖麥38的繁育以及優質大豆的繁育。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這個場優質糧產業化開發不斷上台階,區域化生產格局已經建立,規模種植已經形成。

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落實村村通工程,投資387萬元,新修公路8.9公里;正在修建公路7.5公里,建立城鎮居民基本保障制度,基本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全面覆蓋;建立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建一座新的、高標準的敬老院;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積極推進新農合醫療制度,參合農民達98%以上。

加強文化建設。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的文化消費需求,把傳統的文化活動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培育積極健康、形式多樣、風格清新質樸、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農村民眾文化,這個場培養5個文化中心戶,組建5個農民書社和一個電影隊。讓先進文化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使農民民眾安定有序、和睦相處、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地投身新農村建設。

強化農民道德建設。加強對農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依託“文明村”、“十星級文明戶”等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努力形成人人踐行生會主義榮辱觀的良好局面。通過開展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培養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講道德、有覺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

發展個私企業。優美旖旎的風光、自然純淨環境,使省內外客商紛紛來場投資。近幾年,浙江明麗燈飾有限公司、德鑫源食品有限公司、駿豐鞋廠及渦陽縣豪得東征磨具有限公司等上百萬、千萬的企業先後在這裡安家落戶,成為單集林場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搞好場村建設規劃,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在著力解決關係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上,要切實加強鄉村規劃,既要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既要儉省節約,又要便於農民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步推進。

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場乾群努力工作,多項工作都處於全縣的前列,尤其是計畫生育工作多年來是亳州市先進單位,年終綜合排名位居全縣前列。

自然資源

單集林場位於東經116°30´,北緯33°25´,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度,年無霜期平均216天,降雨量年均800毫米左右。該氣候有利於農、林作物的生長,且當地飼草飼料資源豐富,適宜發展養殖業。水體屬淮河水系,渦河系淮河北岸一級支流,地下水量豐富。該場地勢平坦,格田成方,海拔27.5m–28.3m之間,土類有紅土36%,砂礓黑土55%,黃土9%,PH值7.2-8.2。林木植被均為人工種植,多屬夏綠冬枯闊葉林,農田已實現林網化,樹種有楊樹、泡桐等。礦產資源豐富,2010年後單集煤礦將實施開採。主要農作有小麥,黃豆,棉花,蔬菜。副農作物有:水果,花生,綠豆,芝麻等。

發展概況

渦陽縣單集林場位於安徽省渦陽縣東部,距渦陽縣城二十五公里,東南與蒙城接壤,東北與曹市鎮相連,西以青洋河為界與高爐鎮隔河相望,境內有渦宿公路橫穿東西,將單集林場分為南北兩個自然區域。

單集林場是1960年經省林業廳批准成立的國有林場事業單位,現轄3個林業專業隊,有林業工人276人,其中退休工人31人,管理人員10人,國有土地面積16185畝,其中林業高科技示範園500畝。作為鄉鎮機構管理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55個自然村,69個村民組,農業人口18110人,集體耕地面積29006畝。

單集林場是自收自支的國有事業單位,近二年通過增收節支,收支略有結餘,並為離退休職工辦理了基本養老保險,在職職工承包國有土地從事農林生產,在管理上已形成一系列規章制度,且管理嚴格,紀律嚴明。

發展規劃

單集林場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觀,本著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發展目的,凝心聚力搶抓機遇,衝破傳統求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林場黨委下轄4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603名中共黨員(預備黨員17名)各項基層設施應有盡有,5個村都新建了高標準的村黨員活動室,使黨員活動有了陣地,使每名黨員都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建設美好新農村。單集林場在新農村建設中,按照上級指示精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進步。

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同時,做到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地建一些小樓房,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圖紙的繪製則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圖紙設計更考慮的是長遠發展。目前,單集新村建設已基本結束。

四、做好林業文章。單集林場是渦陽縣優質“中渦一號楊”育苗基地。科技含量較高占地200餘畝的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座落在這個場境內“渦宿”路南側。每年的初春,金絲柳、合歡、香椿、白果、雪松、龍柏、榕樹、國槐等十餘種品味較高的樹苗從這裡運向全國各地。在以皖北林業科技示範園為依託的同時,進一步搞好高層次苗木繁育和中渦1號楊的繁育,並適當擴展了花卉品種。

五、單集林場林成網,樹成行。與此同時,還大力調整片林結構,不斷新建、更新、改造、補植林網,實施了由用材林向經濟效益林的合理轉化,基本達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六、築牢農業基礎。在築牢農業基礎上,緊緊圍繞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路來開展工作。農業產業化是單集林場農業生產發展的迫切要求,是農村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因此,這個場注重從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上入手,加大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力度,使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繼續完善了皖麥38良種繁育面積,適當擴大了種植規模。同時柴樓村是高標準的玉米振興計畫的“千畝片”。

福利機構

敬老院,2010年9月開始籌建新的養老院,院址占地28畝,總投資130餘萬元,入住80餘位五保老人,購置院內設施及房間用品,設立醫療室,空閒地中種植了蔬菜,養了豬、雞、鴨等畜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