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一種毛細血管壁異常所引起的。其束臂試驗陽性,其他止血功能均正常。內臟和其他部位不發生出血。此病常在一個家庭內出現多例。主要見於女性,男性少見。因為此病有性別傾向性,並主要在月經期前出現,可能與內分泌有關。另外,也有人提出部分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異常,也是導致本病的機制之一。
疾病症狀
此病以出血症狀,特別是皮膚出血斑及出血點為主,故其屬於“紫斑”的範圍。在《內經》這一醫籍中對血的生理和病理有較深刻的認識,如《素問·痹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人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六腑也”。其中的“營”,指的就是“血液”。《醫宗金鑒·失血總括》中指出:“皮膚出血曰肌衄”。
疾病危害
1.低危患者(血小板在5萬以上),可以暫不行治療,給予臨床觀察。
2.中危(血小板在3萬到5萬之間),且出血症狀不明顯的患者也可以暫不行治療,臨床觀察。
3.危重(血小板低於3萬)或有明顯出血傾向者,無論血小板減少程度如何,都應該積極的治療。
臨床診斷.
1發病特點:
本病熱盛血溢者屬實證、熱症,有時伴有外感的病史;而其他3型均有反覆發作。皮膚紫斑時重時輕,病情發展較緩慢,病程長,且伴隨症狀較輕,故常被忽視。
2證候特點
(1)皮膚青紫斑點或斑塊,形狀不一,隱於皮膚內,撫之不礙手。
(2)好發於四肢,以下肢多見。
(3)女性多見,月經期加重,伴月經過多。。
(4)有自愈傾向。
(5)除血熱溢血的病程短、發病急,其餘各型的病程長,反覆發作,呈慢性過程。
發病機制
對於此病的發病機制,《外科正宗·葡萄疫》說:“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於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朱丹溪認為發斑主要由熱盛所致,《丹溪手鏡·發斑》說:“發斑,熱熾也”。至於發病部位,《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葡萄疫》中對發病部位有了明確的認識:“發於遍身,惟腿脛居多”。
治療
歷代醫家治療“血證”各有所長,而以明代《景岳全書》敘述得較完整,張景岳指出:“血虛微熱者,宜涼補之”;“血有因於氣虛者,宜補其氣”;“血有動亂不寧者,官清之和之”。唐容《血證論》中提出治血四大步驟,指出:“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血止之後,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故以消瘀為第二法。止吐、消瘀以後,又恐血再潮動,則需用藥安之,故以寧血為第三法。邪之所湊,其正必虛。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故又以補虛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證之大綱”。至宋代時,以《太平聖惠方》為代表,已經有了許多以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為主要治則的方劑。
護理.
單純性紫癜患者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護理工作:
1.患者平時要注意觀察過敏原,如發現某種食物或藥物過敏時,應立即停用,對可疑致敏原應儘量避免接觸。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則可引起皮損顯著增多,瘙癢劇烈。
3.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服果導片2片,安番瀉葉,適量開水沖飲。
4.室內應保持清潔、乾燥,禁放花卉,也不應該噴灑來蘇,敵敵畏等化學物品,以免致敏。
5.司機、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用撲爾敏、苯海拉明、安太樂等抗過敏藥物,以免因頭暈、嗜睡而出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