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垂鶴駝

單垂鶴駝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國家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單垂鶴駝
【中文名稱】單垂鶴駝
【拉丁學名】Casuarius unappendiculatus
【命名時間】Blyth, 1860
【英文名稱】Northern Cassowary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鶴駝目、鶴駝科、鶴駝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易危(VU)。

形態特徵

單垂鶴駝體形也很像鴕鳥,但比鴕鳥小,體高1.0-1.5米,重約18-85千克。體羽主要為黑色,頭部裸出,長著大而側扁的黑綠色角質冠,像一頂頭盔保護著腦袋;頭頸裸露部分主要為藍色;頸側和頸背為紫、紅和橙色,前頸有2個鮮紅色大肉垂。足具3趾,均向前。體被亮黑色髮狀羽;翅小,飛羽羽軸特化為6枚硬棘。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鳥體型較大,前頸的2個肉垂亦較大。 三趾中最內側腳趾有一個匕首般的長指甲,能在灌叢中小道上迅速賓士。成鳥體羽黑色,未成熟鳥淡褐色。幼雛體上具條紋。

生活習性

單垂鶴駝棲息於熱帶雨林。能奔跑,鶴鴕時速可達50公里。善跳躍,性機警。鳴聲粗如悶雷。性兇猛,常用銳利的內趾爪攻擊天敵。單棲或成對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和活動通道。單垂鶴駝食物隨季節而變化,以果實為食,尤其是落下的果實或生在低樹枝的果實。有時也吃真菌、蝸牛、昆蟲、小魚、鳥及鼠類。亦有報告指它們襲擊人類,不過這多是因人類入侵它們的領域或是令它們感覺被威脅。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