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單加海,男,江蘇省殘疾人聯合會 黨組成員、副理事長。負責殘疾人宣傳、文化、體育工作。分管宣文處、省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聯繫省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省殘疾人體育協會。
工作簡介
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整合社會資源,營造創建殘疾人文化氛圍和陣地。通過整合資源殘疾人文化工作融入社會公共文化大局。全省所有公共文體場所均為殘疾人提供免費優惠服務。例如,省級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免費為殘疾人提供圖書借閱和送書上門服務。江蘇電視台與省殘聯共同開辦的《江蘇雙語新聞》開播,收到許多觀眾表揚建議信。新華日報殘疾人專刊和江蘇人民廣播電台《江蘇殘疾人之聲》欄目,為在殘疾人群體中傳播先進文化起到顯著作用。5月20日第22次“全國助殘日”,省殘聯和省文化廳聯合舉辦了“創之美”全省殘疾人書畫暨工藝品展覽,得到了廣大殘疾人文化藝術愛好者的熱烈回響,共徵集殘疾人書畫和工藝精品486件。作品題材豐富,品味高雅,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了殘疾人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和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精神風貌。
各市殘聯也積極行動,在省轄市範圍開設了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文化活動陣地和視窗。南京市盲人電影院開辦以來,社會反響強烈,志願者紛紛要求加入;常州市殘聯將殘疾人文化成功融入“道德講堂”和“幸福廣場周周演”兩大常州文化特色品牌中,並賦予其新的內涵。揚州市殘聯積極推薦殘疾人參加各級政府組織的各項文化活動以及各類文藝賽事,有效促進了殘健共融。
二是合理規劃設計,將殘疾人文體活動中心納入基礎設施建設。江蘇充分發揮殘工委作用,將省轄市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實事項目中,有效加以推進。常州、蘇州、揚州市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現已建成,建築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11000平方米的省級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即將開工建設。各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均免費為殘疾人開放。
三是以“四個一百”為活動載體,豐富殘疾人“文化活動周”內容。殘疾人文化活動周,是活躍基層殘疾人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我省開展此項工作以來,每年都有殘疾人和健全人廣泛參與,人數以數十萬人次計,社會影響力巨大。迄為止,我省已舉辦過三屆活動。每次活動,我省都隆重舉辦啟動儀式,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一百場書畫攝影展、一百場演講比賽、一百場文藝演出、一百場技能展示”,同時動員社會開展文化助殘活動。殘疾人文化活動周啟動儀式上,省殘聯向鎮江市殘疾人捐贈了價值200萬元的讀書卡。
四是設立“六進社區”標準,推動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項目建設。 “六進社區”,即“文藝表演、讀書活動、知識技能、工藝美術作品、知識講座、回饋社會活動”六進社區。針對“六進社區”的特點,我省在開展國家和省級“殘疾人文化進社區”試點單位過程中,逐步確立了項目標準、量化指標、制度管理、責任分工和經費保障等長效機制,定期按相關標準進行量化考核。
2012年,我省把試點範圍從城市社區擴大至鄉村。從2012年―2015年,每年建成100個殘疾人“文化進社區”試點單位,建成100個殘疾人“文化進鄉村”試點單位。“十二五”末,該項目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五是開展“四進家庭”活動,使更多殘疾人共享文化盛宴。近年來,我省注重加大殘疾人文化資金投入,為殘疾人文化活動中心增置設備、設施,豐富了殘疾人業餘文化。但是,仍然有許多重度殘疾人和家庭負擔較重的殘疾人無法到文體中心參與活動。為此,我們將文化設施配置向下延伸,開展“電子接收器進家庭、文化出版物進家庭、文化助殘志願者進家庭、信息無障礙進家庭”即殘疾人文化設施“四進家庭”活動,讓殘疾人直接感受到文化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殘疾人文藝,也稱之為“特殊藝術”。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特殊藝術發展規律,努力實現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促進特殊藝術向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實踐道路上有了一些成功經驗。
一是建立特殊藝術平台,推動特殊藝術深入普及。我省廣泛動員各類殘疾人開展特殊藝術活動,積極打造各種形式的殘疾人藝術團體,為殘疾人提供培養和展示才能的載體和平台。全省13個省轄市都加大資金投入,根據地域文化特色組建由聽力障礙殘疾人組成的舞蹈隊,由肢體殘疾人、視力殘疾人組成的合唱隊,還有戲劇、曲藝、小品隊和歌曲創編小組。南京市殘疾人夜鶯合唱團、無錫市殘疾人女子舞蹈隊、揚州市殘疾人樂團、南通市殘疾人小品表演團隊等,都廣泛吸納殘疾人參加,推動了當地殘疾人特殊藝術的普及和發展。許多縣(市、區)殘聯扶持組建的殘疾人藝術團常年活躍在鄉鎮、街道和社區,把文藝演出直接送到殘疾人身邊,深得基層民眾和殘疾人的歡迎。
二是重視培養特殊藝術人才,提高特殊藝術質量水平。我省注重在民眾性的特殊藝術活動中發現優秀特殊藝術人才。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里不少優秀人才是由我省發現、培養和選送的。
在蘇南、蘇中和蘇北,我省分別建立了9個特殊藝術培訓基地,每年投入經費培養特殊藝術人才。在經費使用上,我們採用“以獎代撥”機制,提高了績效比,起到了激勵作用。在人才培訓中,我們注意促進殘疾人演員對節目內容的理解和對特殊藝術內涵的認識,最大限度發揮出舞台表現力。對在文藝匯演中湧現出來的優秀作品,我們組織專家從節目立意是否新穎、定位是否準確、表演是否出色這3個角度進行進一步雕琢。在2009年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和2011年第六屆全國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江蘇打造的舞蹈節目《橋墩》、《在茉莉花盛開的地方》,以及戲劇情景表演節目《梅韻飄香》,獲得評審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三是組建高水準專家團隊,提高特殊藝術表演質量。從2008年起,我們聘請省內外文藝界知名專家、著名演員,組建江蘇特殊藝術專家指導組。專家們根據我省殘疾人事業發展不同階段的重點,提出了江蘇特殊藝術發展方向、主題和思路;在創作、編排節目的過程中,以專業團隊的高標準來引導、指導殘疾人演員的排練和創作,有效提高了節目的藝術水準,對我省特殊藝術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殘疾人文藝節目能夠展示真善美,反映積極向上精神,彰顯頑強拼搏的力量。這些節目往往能夠觸及到人們心靈深處,有一種特殊美感。10月我省將分片區舉辦第八屆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並舉辦匯報暨頒獎晚會。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在適當的時候開展特殊藝術精品文藝節目全省巡演活動。屆時歡迎廣大網友前往觀看。
殘疾人文化創業基地建設,是新時期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通過培養、發掘殘疾人藝術特長和潛在能力,引導他們將作品變成產品,走上文化創業、文化就業、文化致富的道路。近年來,我省在蘇南地區開展了一些嘗試,並已經初步顯現出殘疾人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
一是注重政策引導,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殘疾人文化創業相對於其它殘疾人創業形態,具有很強的特殊性,相比之下,殘聯繫統本身與殘疾人文化創業的聯繫則更加密切。要促成殘疾人文化創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強化政府調控,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文化創業基地創辦之初,省殘聯根據“立足長遠、科學規劃”原則,選擇了地域特徵明顯,經濟相對發達的蘇南地區進行試點。
二是重視人才培養,建立“殘聯+產學研”一體創業模式。人才培養是殘疾人文化創業基地質量的保證。隨著文化創業基地在我省逐漸興起,我們注意到一些經常在全省和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奪冠的選手,他們大賽時光彩照人,賽後卻默默無聞。2009年以來,各級殘聯通過媒體宣傳,對他們進行“包裝”,有效提高了他們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創辦殘疾人文化創業基地時,按照“殘聯主導、學術領頭、基金支持、基地操作”的原則,建立牢固合作關係,使創業基地成為教學、科研和產業相結合的依存機構,形成產、學、研互為平台、互相促進的機制,建立了“殘聯+產學研”一體化的文化創業發展模式。
三是堅持品牌戰略,走特色化成長之路。江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產業基礎,引進地域特徵較強、市場前景較好的文化創業項目,是促成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殘疾人產業發展資源優勢。常州市的“留青竹刻”和“十字繡”是全國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殘聯組織殘疾人傳承技藝,使之煥發了青春;蘇州市的“寒香會舍”也是最早進行殘疾人文化創業基地探索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