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意
通俗詞意:比喻無所依歸的狼狽相.
喪家之犬:比喻失去靠山,到處亂竄,無處投奔的人。也說喪家之狗。
有兩種意象。(1)“喪”讀sāng 有喪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哀於喪事而照顧不得,故疲憊不得意。
(2)“喪”讀sàng 意為失去主人的狗,到處流竄,疲憊而不得意。
典故出處
附註:適--往。 郭--外城。 累累--羸憊不堪又失意的樣子。 不及--相差之意。
引按:此正是孔子自己所嘆息的“時也!”,“命也!”的情境。
典故譯文
孔子到鄭國,路上和弟子們走散了。(於是)孔子獨自站在城東門。有個鄭國人對子貢說:“東門口有個人。他的額頭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但從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勞得像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子貢將實際情況告訴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說:“(人的)樣子,未必(是這樣)。然而說我類似失去主人,到處流浪的狗,對啊!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