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喜鵲指名亞種](/img/6/50d/nBnauM3X3UTO5QDM5kDO3kTN1QTMwcjM5IzNzQTNwAzMxAzL5g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拉丁學名】Pica pica pica
【命名時間】Linnaeus, 1758
【英文名稱】Black-billed magpie, Eurasian Magpie, Magpie
外形特徵
![喜鵲指名亞種](/img/d/e92/nBnauM3X0gzNzYzMwATO3kTN1QTMwcjM5IzNzQTNwAzMxAzLw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雌性成鳥與雄鳥體色基本相似,但光澤不如雄鳥顯著,下體黑色有呈烏黑或烏褐色,白色部分有時沾灰。 幼鳥:形態似雌鳥但體黑色部分呈褐色或黑褐色;白色部分為污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跗蹠和趾均黑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英國,歐洲東部,斯堪的納維亞南部,地中海,包括大部分島嶼。
生活習性
![喜鵲指名亞種](/img/8/fb3/nBnauM3XzUjM1MDOxATO3kTN1QTMwcjM5IzNzQTNwAzMxAzLwk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性機警,較難接近。成對覓食時,常是一隻在地面啄食,另一隻在高處警戒,受驚擾或發現異常情況,守望鳥就發出驚叫聲而後雙雙飛走。成群在地上覓食時,也常有1~2隻在覓食地較高處或樹枝上守望,受驚時則集群飛走。停息時常伴隨著鳴叫將尾羽向兩側微張而上下擺動,同時伴有低頭、躬腿動作。飛行能力較強,飛行時尾羽擴展、雙翅緩慢鼓動,呈波浪式前進。
喜鵲在天氣炎熱時有水浴習性,尤以每天14時左右多見。洗浴時由河邊大石上飛落淺水中,下蹲將腹部接觸一下水面然後站起、並抖動身體使羽毛蓬鬆;有時站立水中,低頭將嘴伸入水後再抬頭並用嘴梳肩羽和翅羽,約20~30秒飛回大石上,停數分鐘再下水一次,然後飛去。鳴聲較單調而響亮,常為“nhar-,zhar-,zhar-”“zhazha-zha”、“zhazhazhazha”,或單音“zha”。在地上本息或尋食時,常跳一下、轉動一下身體,發出一聲或二三聲鳴叫。
雜食性鳥類,一般動物性食物豐富時(夏季和早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尤其在繁殖期食物80%以上是動物性的;冬季和早春動物性食物尚能尋到的地區仍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在動物性食物少時,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生長繁殖
喜鵲為地方性留鳥,各地都繁殖。它們有的在舊巢址上逐年整修加高建設新巢,有的新選新址建巢。營巢時間較早,在北京2月底以前開始營巢,在華南12月底開始分散配偶營巢。在陝西黃龍11月至翌年5月都見有銜巢材營巢者,而以3~4月為營巢盛期,雌雄共同營巢,巢材取自營巢地周圍300m以內,小樹枝一隻喜鵲即可銜來插放好,大的樹枝一隻喜鵲銜帶不動飛一段枯枝就掉地下,則見二隻喜鵲各銜枯枝一頭運至巢中插放好。
巢多營於營巢地區較高的樹上,多近水源、大道、居民點。一般一樹一巢,在大的樹上也有一樹2巢,2巢時常營於不同方位枝杈間。利用舊巢修建新巢者往往呈樓台狀,巢高者達1m以上。《本草綱目》載“鵲巢開戶背太歲”,故有人認為太歲每年方向不同,鵲巢開戶亦異。根據觀測,鵲巢出入口的方向是隨建巢地環境不同而變異的,一般巢營於川道及川道兩側的山坡,其出入口號川道走向呈45°~135°角可避免風力直吹進巢內,這是喜鵲在長期進化適應過程中,在營巢上形成的一種進化適應性的行為。
產卵期各地不盡相同。在廣東卵的出現是2月5日,3月中旬以後大量出現,3月中旬前只有25%的巢內有卵,產卵期一直到5月6日;在北京開始見於3月下旬,直至5、6月;在陝南漢中3月中旬巢中見卵,陝北最早產卵於4月上旬,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但6月中旬仍見有喜鵲產卵;在長白山3月末產卵,5月上旬見出巢幼鳥。
每窩產卵量少者2枚,多者11枚。卵色淡綠、青綠、深綠到藍綠色,具棕色、褐色、黃褐色及紫褐色點斑,點斑有的均勻分布,有的較疏,有的鈍端較密。卵平均大小為35.6mm×35.3mm;卵重10.16g。一般一年一窩,但若在產卵期卵被損壞則會另補產卵。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在巢附近守護。孵卵期17~18天;雌雄共同育雛,育雛時雌雄雙親替換護雛和尋食,育雛期1個月。孵卵和育雛期,雙新護雛性很強,人若走近巢前則鳴叫不已,若上樹到巢邊時則會受到雙親鳥的掠頭襲擊。喜鵲繁殖期常和紅腳隼(Falco vespertinus)爭巢,有時十幾隻喜鵲一起幫助爭鬥,結果常是喜鵲失敗而巢被紅腳隼占據。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