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其一】
蕭關隴水入官軍,青海黃河卷塞雲。
北極轉愁龍虎氣,西戎休縱犬羊群。
【其二】
贊普多教使入秦,數通和好止煙塵。
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虛悲公主親。
【其三】
崆峒西極過崑崙,駝馬由來擁國門。
逆氣數年吹路斷,蕃人聞道漸星奔。
【其四】
勃律天西采玉河,堅昆碧碗最來多。
舊隨漢使千堆寶,少答胡王萬匹羅。
【其五】
今春喜氣滿乾坤,南北東西拱至尊。
大曆二年調玉燭,玄元皇帝聖雲孫。
作品注釋
①杜甫的《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詩共有五首,其中第一首曾被選入《民國固原縣誌》。
②龍虎氣:兵戎之氣。按,此指龍虎軍之氣。龍武軍的前身是唐太宗時期的“百騎”,是唐太宗親自挑選的一百精銳。後來龍虎軍編制不斷擴大。至玄宗年間,因玄宗做太子時曾統領龍虎軍,所以即位後大肆擴軍,使龍虎軍達到了萬人規模的巔峰。龍虎軍不但唐朝的禁衛軍,也是唐朝最精銳的軍隊之一。
③西戎: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於周代,周人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華夏,西戎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此指大舉進犯唐朝的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等民族。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