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中呂】·喜春來
金妝寶劍藏龍口 ,玉帶紅絨掛虎頭 。綠楊影里驟驊騮 。得意秋,名滿鳳凰樓 。
注釋譯文
詞句解釋
1.喜春來:曲牌名,又名《陽春曲》、《喜春風》、《喜春兒》。此調入“中呂宮”,亦入“正宮”。小令兼用。
2.金妝:黃金裝飾。龍口:有龍形紋飾的劍鞘。
3.虎頭:指虎頭牌,皇帝頒發給從軍武將便宜行事的金牌。
4.驊騮(huá liú):是周穆王八駿之一,駿馬。
5.鳳凰樓:宮中的樓閣。這裡指代朝廷。
白話譯文
使用的寶劍上裝飾著黃金,劍鞘包裹著鋒利的刀刃。繫著玉帶,裝飾著紅絨的虎頭金牌放置於腰間。楊樹滿眼綠色,駿馬在綠色的楊樹影下飛馳,如同快速流動的銀光閃耀。天氣秋高氣爽,志氣豪邁,期待為朝廷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創作背景
據明葉子廳《草木子》卷四《談藪篇》載:“伯顏丞相與張九(張弘范排行第九)元帥,席上各作一《喜春來》小令。伯顏云:‘金魚玉帶羅襴扣,皂蓋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得意秋,分破帝王憂。’張弘范唱和了這首小令。據《元史》伯顏、張弘范兩傳,至元十一年(1274年),左丞相伯顏領行中書省總兵攻宋。次年十一月,元兵分三路攻臨安(今浙江杭州),伯顏率中軍從建康(今江蘇南京)進發。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三路元兵會師於臨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細玩曲意,伯顏、弘范席上作曲之事,當在1276年元兵會師臨安之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武夫馬上之曲,寫元軍滅宋之後凱旋的喧騰熱鬧場面。雖僅二十九個字,卻因為作者高超的技藝傳達出異常豐盈的信息,有很強的畫面感和現場感。
“金妝寶劍藏龍口,玉帶紅絨掛虎頭”用整飭的對句為威風凜凜的將軍寫形。黃金做裝飾的寶劍藏在龍形紋飾的劍鞘里,一個“藏“字,欲揚反抑,帶給人的是“匣中寶劍夜有聲”(宋陸游《長歌行》),按捺不住絕鞘欲出的張力。玉帶輕搖,紅絨婆娑,虎頭金牌纏在腰際,在威猛的底色上又加抹一筆俊逸灑脫之姿,一個“掛”字,金牌隨身搖擺跳脫的輕快意趣隱隱流出。”金”“玉”“紅”描顏色質地,“龍口”“虎頭”壯氣勢聲威,絕無一字落空。
“旌旗影里驟驊騮”與前兩句的實處寫形不同,轉為影中傳神,流光幻彩,往來馳驟,頗有“光影馳西流"(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的觀感。唐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有“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駿馬如飛,在旌旗耀眼斑斕的光影間倏忽而過,“驟”字言速度氣勢,更言風采神韻,舉重若輕,把鐵馬漫捲的元軍描述得有如天兵天將般飄灑爛漫。
最後,“得志秋,喧滿鳳凰樓”中“鳳凰樓”可能是實景,楊果《越調·小桃紅》有“玉簫聲斷鳳樓”句,這裡指朝廷、京城。這一句寫凱旋還朝,舉城歡騰。至此,幾個畫面一氣貫下,一幅比一幅氣勢足,一幅比一幅動感強,如鼓角橫吹,戰鼓頻催。最後,色彩、光影、音聲、動靜、神情等所有信息全由一個牢攏場面氣氛感極強的“喧”字點化,一支首尾完具流光幻彩的小令便這樣遏雲而出。為了造成這樣一種乾淨利落的表達,作者在動詞的選擇上很講究。”藏”“掛”“驟”“滿”,下字穩重響亮,與句尾平聲的平滑清揚相襯相應,抑揚頓挫,金石鏗鏘,諷詠之間頗有列隊前行的戰陣進行曲的聲勢。跟伯顏小令指點江山氣定神閒的丞相氣質相比,這一首的虎嘯風生、奔騰馳驟正突顯出一位衝殺萬馬軍中不可羈約的勇將本色。在雲一窩、月一梭嘆世歸隱情緒瀰漫的元代曲壇,這首雄赳赳氣昂昂的武夫馬上之曲可稱獨步。
名家點評
元末明初學者葉子奇《草木子》卷四:帥才相量,名言其志。
作者簡介
張弘范(1238-1280年),字仲疇,河內(今河北定興)人。元朝大將,戰功卓著,攻宋陷襄陽,下建康,俘丞相文天祥,攻占崖山,陸秀夫負宋帝蹈海死,因以亡宋。至元十七年( 1280年)病死,年43 ,封淮陽王,謚獻武。《元史》有傳。張弘范幼年從郝經學,能為詩歌,著有《淮陽集》《淮陽樂府》。其散曲內容主要是以鐵騎征戰自矜。元鍾嗣成《錄鬼簿》列其“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將其列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隋樹森《全元散曲》存其小令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