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
巴金《滅亡》第二十章:“你的前途是很幸福的,你有青春,你有生命力,你有無限的善心。”
善心善行
概述
善行是善心的結果,而善心是善行的出發點,我想大家都會認為我說的模稜兩可,但是做什麼事都要講究結果,就算過程精彩也是為了結果打基礎。如果你有善心而沒 善行就好像紙上談兵,談了很多還是無從下手,所以沒有善行的話善心的話好像一堆廢墟,如果你一直說你有善心但你從來沒有去表現你的善心,這有用嗎?沒用。 無論心是怎樣,但行動才能給人帶來實在的東西,才能解決實在的問題,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人不可能以精神為糧食。一個社會也不可能靠善心來支持,也許心很重要。但造成結果的卻往往是真實的行動。
好處
有了善良的行動,就可能造福於不同的群體。
關係
可能你會想。沒有善良的心怎么會有善良的行動呢?不然, 善行的話往往會有兩個舉動,一個就是你們所想的由善心而出發的,還由一個就是出自瞬間迸發的熱情,所以沒有善心的出發點也可能以善良的行動給別人帶來幸福快樂。 善行與善心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給別人一種幸福,一種快樂,一種安慰,一種實在的東西,你有了心而沒行動,人家會感覺到幸福,快樂,安慰嗎?也不會。
辯駁
善行重要於善心
我認為善心與 善行的關係就好似決心與恆心的關係。往往有決心的人總是會失敗的。而有了恆心的人總會做事成功。
最後我還想問你們個問題,你們有善良的心而沒去行動,你敢說你很善良嗎?請搞清楚當你說出善良的時候,應該有你所做的 事實依據。要不然人家問你你善良在哪啊?你總不能回答我有善心啊,這樣你能說服人家嗎?不能吧。所以你應該有實際的行動。如果你在有了善良行動的基礎下你就可以雄赳赳氣昂昂的說我是很善良的,因為那個時候你就有事實的依據,你也可以為你的話負責,人家問你怎么善良的時候,你也可以有很多的依據回答人家。
所以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實在的東西,也就一位著這個 善行的重要性,我也不是完全不重視善心,只是我比較看重善行,就是因為善行是實際的,而善心是虛的。我想你們也會追求實際的。
善心重要於 善行
英國作家伯吉斯的小說《發條橙》堪稱一部現代經典。它的主要內容如下:少年亞歷克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小流氓,他打架鬥毆、無惡不作。在他被捕後,政府採用經典條件反射技術——書中稱為“路多維哥氏技術”對他進行“治療”,使他一想到暴力,就會頭痛、噁心,從此他不能作惡,只能為善。
這部小說引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是:強迫為善,是真正的善嗎?小說中的牧師面對小亞歷克斯時,表達了自己的疑問:“上帝想要什麼呢?上帝是想要善呢,還是向善的選擇呢?”
秦暉先生曾經在文章中引用過一個“監獄寓言”:世界上最高尚的地方在哪裡?——在監獄。牢門一關,那裡的罪案發生率為零,而且所有的人都在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地幹活兒。如果對牧師的問題的回答是前者,那么肯定能夠推出以上的荒唐結論:既然 善行本身是最重要的,那么監獄中的犯人和奴隸的勞動無疑是最“善”的。但想必沒有幾個人會同意這個結論。
這讓我想起了阿妮達陳研究文革紅衛兵的的著作《毛主席的孩子們》,其中一段是講“文革”前的學雷鋒運動的:學生們挖空心思地想做哪些“無名”好事才會被別人發現,日記里該寫哪些內容,是否應該把髒衣服藏起來以免別人“做好事”替自己洗了,甚至有個學生晚上睡覺時大喊“毛主席萬歲”,以示自己做夢還不忘毛主席!這些“學雷鋒”的舉動是真善嗎?顯然不是,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偽善。事實上,這些學雷鋒的舉動是為了爭取一個較好的政治評價,為成為“接班人”鋪路。
總結
名句
那么,什麼才是真正的善呢?讓我們再次引用牧師的話:“善心是發自內心的,六六五五三二一號(亞歷克斯在監獄中的編號)。善心是選擇出來的事物。當人不會選擇的時候,他就不再是人了。”“人選擇了惡,在某個方面也許要比被迫接受善更美妙吧。”
真締
換句話說,強迫為善,並非真善;自由選擇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才有真正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