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喀爾喀山位於祖國邊陲烏蘇里江畔,屬哈達那丹嶺完達山山脈系列,主峰高海拔363米。喀爾喀山系明朝定的山名(見《中國歷史地圖集》之七),清末民國初年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叫太平山,1981年,饒河縣在覆核山名時,重新定名為喀爾喀山。呈東西走向,綿長9公里。在古代,這裡是赫哲人,瓦爾喀人,女真人(滿族的前身)的居住地,他們在這裡漁獵為生,那是一年冬天,勇敢的女真人一個部落,帶著槍箭,來這裡打獵,發現了成群的野豬,讓女真人大喜過望,紛紛拉弓搭箭,箭羽飛蝗一樣向野豬射去,可箭羽紛紛在野豬身邊滑落,根本射不進去,女真人的獵手們大怒,紛紛拿起扎槍向野豬靠近,並奮力向野豬扎去,可是一紮到野豬身上,槍尖一打滑,根本扎不進去,倒惹得野豬大怒,張開獠牙向人們挑來,這一場人豬大戰,以野豬獲勝,女真人大敗而結束。女真人總結說,這裡的野豬身上如穿了藤甲一樣。喀爾喀是滿語,意即野豬穿了藤甲,喀爾喀山,就是野豬穿藤甲的山。女真人的獵手們想,這山里生長的都是柞樹,樺樹等,沒有松樹,這野豬身上怎像抹了松樹油呢,甚至比松樹油還堅硬呢,他們偷偷的進山一窺究竟,發現,這山裡有一道古城牆似的山岩,山岩立陡,喝飽喝足的野豬們正在山岩上蹭癢呢,累了就在山岩根下拱窩睡覺。野豬們藤甲似的外表是層厚厚的火山岩灰。
喀爾喀山近些年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一些國內外遊客甚至不遠千里萬里來觀光遊覽(日本友人,新加坡客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正是那給野豬帶來藤甲金身的古長城似的山岩,那山岩層層疊起,美麗壯觀,造型獨特,似物狀人,讓人嘆為觀止,浮想聯翩。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從建三江管局的八五九農場場部南行,一邊是完達山的崇山峻岭,一邊是一望無際的三江大平原,綠色撲面而來,但又飛速的向後流去,到了東安鎮,又向西北的深山中扎去,這是一條戰備公路,極少有車輛通行,路寬僅4米左右。一會駛上山崗,一會落入谷底,時有小溪在路上流過。大約20分鐘後,一座高高的山門映入眼帘,山門由兩根朱紅的大柱及在高空中兩柱之間聯成的牌匾組成,“喀爾喀山森林公園“八個大字橫空入目,走進山門,你一定會興趣索然,沿著修茸的小路前行,兩邊的山嶺純一樣的綠色,密密的生長各種樹木,山中藤葛纏繞,山花爛漫,與他山沒有區別。可是就在你懷疑此山沒有什麼奇異之際時,奇異的景觀出現了,迎面一座山壁擋住了你的去路,這是一塊有10多平方米的巨石,表面平整,更讓你驚奇的是一層層的,像樓房一面山牆的一層層磚。每一層厚不超過5厘米,就像人把水泥板一層層疊起,山壁上迎賓岩三個朱紅大字格外醒目,數一數,一個高不過五米的迎賓岩,竟由上百層岩石組成,岩石呈青灰色,之間的縫呈黑色,看出形成年代的久遠。迎賓岩上方長著一株怪樹,猶如黃山上那株世人皆知的怪松,這是一株椴樹,它枝杈蓬亂,根節扭曲,古老滄桑,別具一格,從樹齡上看,這株椴樹最少也有百歲,與迎賓岩相映生輝。這時確實沒有平坦路可行了,往上行,要手腳並用,羊腸小路崎嶇陡峭。上行不僅要有力氣,還要有膽量。踏上迎賓岩,一塊平整的大石板,略休息一下,倚在那株老椴樹下,真讓你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涼爽的山風吹來,又促使你前行,啊這又是什麼峰,它比迎賓岩要壯觀,不僅一面是層岩疊起,北面和南面也是層岩疊起,雖一層層疊起,岩縫之間線打的一樣齊,但形狀卻千奇百怪,頂部是平整的,但南北兩面卻根小頭大,中間又凸凹伸縮,為此,這座層岩又叫怪石岩。越過怪石岩,就到瞭望江峰了,說是峰,只是相對的高一些,望江峰的表面也是平整的,四周筆直削立,一層層的岩石疊起,站在望江峰上,向西南一望,但見烏蘇里江滾滾從天際而來,真的如玉帶一樣飄落,連漣漣的波浪都看的一清二楚,還可以看到撓力河在腳下向烏蘇里江奔去,與烏蘇里江比起來,撓力河就小多了。站在望江峰上,眼前相當開闊,腳下是濤濤林海,還能看到山外的稻田。如果是在秋天,那情景就更加壯觀,山谷變成了五色的海洋……從望江峰上戀戀不捨的離開,越過幾道形狀各異的層岩,就到了雄獅峰,雄獅峰由衛士岩,狐仙洞等組成,遠看如一頭雄獅望著烏蘇里江怒吼。這些峰仍是層層岩石組成,高約10多米,頂部寬2米到7~8米不等,岩石的厚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最厚的一層達到一尺左右。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岩石既有橫著一層疊起來的,也有豎著一層層排列的,岩頁之間並沒有水泥作漿或勾縫,但卻貼上的相當牢固。只有用重錘或鐵釺才能將其分開,前些年,山邊的百姓,為了鋪路,或鋪墊豬圈,曾來這裡將層岩分開,取一片片平整的岩頁回去用,比現在人工做的水泥板都好。從這些規整的岩石看,這都像是古人壘起來的。從迎賓岩開始,到雄獅峰,長度約600~700米,再加上東邊的古長城,總長度達1千餘米,這期間有斷臂熊,八戒嘴,菩薩岩,虎頭岩等20餘處景觀。從表面看,這些層岩疊起的城牆,確實有防守的功能,高大,結實,厚重,真是遠古時代人們壘起的城牆嗎?用來防備外族的進攻或是野獸的襲擊?但又怎樣解釋那石板或石片呢,那么平整,如果是人壘所致,有必要一層層的疊上去嗎?這些石板或石片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團團疑問在遊人心中升起,近些年來,喀爾喀山的層岩現像已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1989年建三江電視台曾來喀爾喀山拍了層岩的專題片,並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引來更多的人來喀爾喀山看層岩,成為喀爾喀山最引人入勝的風光。但層岩終竟是怎么回事,是大自然巧奪天工,鬼斧神工?還是古人的神力加智慧所成?
據《饒河縣誌》地質篇記載:本縣(喀爾喀山屬饒河縣境內,離饒河縣直線距離約80公里)區域層岩的形成約在3億3千萬年前的上古生代。由泥盆石炭系沉沿岩,中生代白堊系火山岩,新生代堆積物而形成。在石炭世紀末二迭世紀早,這裡還是一片大海,在深海環境中,海底火山不斷爆發,每爆發一次就形成大量的火山灰。層岩就是每一次爆發的火山灰形成,如今我們看到的上百層甚至更多的層岩,就證明了海底火山爆發的次數,大約在2億8千萬年後至1億4千萬年前之間,海底火山沉積物隆起(大陸架),海水退去,形成地表。火山灰變成的層岩露出地面。所以喀爾喀山的層岩現已有上億年或數億年的歷史。這就是考古學家給出的答案。
喀爾喀山被茂密的森林覆蓋著,山上全是青岡柞和椴樹,沿著層岩腳下的山中小路行走,踏著厚厚的落葉,仰望層岩,看著層岩表面長滿了綠綠的青苔,那青苔也叫柏卷,長的穴狀,打著鏇兒長,還有去年的青苔,像黃壁毯似的掛在岩壁上,層岩的根部及縫處,長出了笤條,笤條開著白白的花,為喀爾喀山壯色,為層岩添美。凡在層岩下生長起來的樹木都長的高大,柞樹,楊樹,椴樹,樺樹,超過了層岩,護衛著層岩。
美麗的喀爾喀山,奇異壯觀的層岩,久遠的歷史,古老的傳說,點綴著祖國大好山河,這也是喀爾喀山近年來越來越吸引人的亮點和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