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總面積2240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大城子鎮,郵編:122300。行政區劃代碼:211324。區號:0421。拼音:Kalaqinzuoyi Mengguzu Zizhixian。
行政區劃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轄10鎮、7鄉:大城子鎮、南公營子鎮、山咀子鎮、南哨鎮、公營子鎮、白塔子鎮、中三家鎮、老爺廟鎮、六官營子鎮、平房子鎮、十二德堡鄉、東哨鄉、羊角溝鄉、草場鄉、坤都營子鄉、臥虎溝鄉、水泉鄉。
歷史沿革
喀喇沁左翼之名始於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據《蒙古遊牧記》記載:“蘇布地從叔父色楞,初為所部塔布囊,天聰九年(1635年)詔編佐領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薩克,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封鎮國公,世襲罔替。”“喀喇沁”,原為部落名稱,蒙古語是“保衛”或“看守”之意。喀喇沁縣境,戰國初為東胡地。魏、晉時屬鮮卑她。十六國時屬前燕地。北魏時屬營州地。隋屬柳城郡她。漢屬右北平郡。唐屬營州地。唐末被庫莫奚所居。遼屬中京道。統和四年(982年)置阜俗縣。統和十六年(998年)置利州。南境為潭州龍山縣,北境為富庶縣。金屬北京路利州。元屬大寧路利州龍山縣。明屬大寧都指揮使司的營州中衛地,後改屬諾音衛地。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後遷至南公營子)。清乾隆五年(1740午)設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塔子溝廳為建昌縣。實行蒙漢分治:漢族歸縣管轄,蒙古族歸旗管轄。一抉兒土地上有兩套行政建制,旗縣並立。民國三年(1914年)將建昌縣又改為凌源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設凌南縣。1937年凌源、凌南二縣合併為建昌縣。1940年撤銷縣。將喀喇沁左翼旗改為喀喇沁左旗,統歸喀喇沁左旗管轄。
解放後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駐地大城子鎮)屬熱河省管轄。1955年熱河省建制撤銷後,劃歸遼寧省管轄。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歸朝陽地區行政公署領導。現為朝陽市轄縣。
2000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轄10個鎮、7個鄉。總人口397469人,各鄉鎮人口: 大城子鎮 68491 南公營子鎮 26217 山嘴子鎮 19464 南哨鎮 13805 公營子鎮 30960 白塔子鎮 27434 中三家鎮 15658 老爺廟鎮 22139 六官營子鎮 22607 平房子鎮 26962 十二德堡鄉 28236 東哨鄉 15873 羊角溝鄉 17582 草場鄉 7951 坤都營子鄉 10974 臥虎溝鄉 9697 水泉鄉 30119 官大海農場虛擬鄉 330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