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簡稱喀左縣博物館。館址位於喀左縣大城子鎮昌盛街南端文化大廈內,館舍面積2200平方米。自1984年9月成立以來,經過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使博物館各項職能得到充分發揮,事業蒸蒸日上,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較著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博物館。

館址位置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位於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清安路。郵編:122300

管轄隸屬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10月。隸屬於縣文化局。

館舍介紹

博物館前身為1979年6月建置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民族博物所。在此之前,由文化館設專人負責文物工作。
該館利用了清代建築天成觀為館址,經過重新修整,現占地面積為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這一古建築群為博物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博物館陳列內容以喀喇沁左翼蒙古民俗為主,兼容地方歷史和專題陳列,重點突出民族性。目前展覽共設七個展廳,分為三大系列。

歷史沿革

館內部設有保管部、陳列部、保衛科、消防科、研究室、辦公室等機構。館內人員知識和業務結構合理,從事著博物館的各項業務工作,履行著各項職能。
收藏保管方面,我館從建館之初的文物管理不太規範,逐漸在管理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使文物收藏工作走向正軌,達到國家對館藏文物收藏的規定要求。
館藏文物二千餘件(套),均為我縣出土或徵集。主要分為陶器、銅器、瓷器、鐵器、石器、化石等幾大項,十幾小項,代表性的出土文物有:水泉鴿子洞出土的十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及動物化石;東山咀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女神像;坤都營子小波汰溝出土的商代附耳圓鼎;南公營子遼墓出土的白釉綠道雞冠壺等。
1991年-1992年又進行了一次全館館藏文物大清理,使庫房管理制度更健全,帳目更清楚、文物安全保護措施更加嚴密,各項庫房工作井然有序,2003年春配合省文物局對館藏文物進行了網上錄入和整理工作,更便於各館互通有無,加強館際交流,也使得文物管理更適應時代要求,走向微機化管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
陳列展覽方面,已由建館之初的只能抽調其他單位人員進行拼盤辦展,到擁有一批專業人員進行獨立辦展,再到創新做好自己的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展覽。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共舉辦基本陳列十餘次、臨時陳列近百次,包括地方史、民族民俗、地工產品以及各種專題陳列。內容豐富詳實,使各地來賓和遊客深入地了解了喀左這塊古老沃土上的文化積澱。歷次展覽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1995年喀左縣博物館被朝陽市人民政府確立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喀左出土的文物精品及館藏文物多次參加對外展覽和文化交流,宏揚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科研方面,自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到近現代文物遺存,在喀左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均有發現。除漢族以外還有十幾個少數民族曾活躍在喀左這個地方,也給人們留下許多難以破解之謎。喀左博物館工作人員在上級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對喀左本土出土和收藏的各類文物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整理和研究,攻克了許多歷史難題,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報刊上發表了專業論文百餘篇,並為其它科研單位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和信息服務。
古建維修方面,繼1983年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成觀進行維修,1986年又對天成觀東配殿(硬山式三間)和南山門(硬山式三間)進行了恢復。1993年對天成觀東山門(五間硬山式)進行了恢復。這兩次工程均獲得省古建維修優質工程表彰。
從喀左縣博物館成立到現在這二十餘年間,社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喀左縣博物館的事業也在蒸蒸日上,社會的進步帶動文物工作向前發展,文物工作的成績表明社會文明的進步程度在不斷提高。喀左縣博物館正以嶄新的面貌和更佳的服務回報社會,笑迎八方來賓。

館藏作品

博物館七個展廳共展出文物540件。此外,天成觀這一古建築群也不失為遊客遊覽觀光的一個景點。
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為2060件,其中民族文物占有相當的比重。
該館的研究工作以地方歷史為主,重點是蒙古喀喇沁部的歷史及蒙古民俗。該館具有民族特色和濃郁鄉土氣息。

開放時間

每周一、三、五、日開館4天。每天上午 8:30 - 11:30 下午 14:00 - 17:00 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