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帝死了之後,烏托邦坍塌之後,我們還能在怎樣的知識和道德基礎上建設共同的生活?如果今天我們想在啟蒙思想中找到應對當前困難的依據,那么,我們就不能原封不動地接受形成於18世紀的所有主張,這不僅因為世界已然改變,還因為這種思想是多元的,不只有一種。我們需要的毋寧是啟蒙思想的重建,它將通過批判性的審視,通過清晰地比較其令人嚮往和令人失望的後果,從而把這筆過去的遺產加以保存。如此,我們就不會歪曲啟蒙思想,甚至反過來才是對的:正是通過批判啟蒙思想我們才能始終忠實於它,才可能發揮它的教益。
作者介紹
茨維坦·托多羅夫,1939年出生於保加利亞的索菲亞,1963年移居法國。自1968年起成為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研究員。托多羅夫是結構主義文學批評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敘事學理論的主要奠基者,其論著涉及文學理論、思想史以及文化現象分析等諸多領域。
譯者介紹
馬利紅,法國文學博士,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法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譯著有《我是一塊石》、《在北京最後的日子》、《堡壘》(合譯)等。2012年出版專著《法國副文學流派研究》。
目錄
譯序
1. 構想
2. 擯棄與曲解
3. 自主
4. 政教分離
5. 真理
6. 人性
7. 普遍性
8. 啟蒙運動與歐洲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