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手啟足

出處:《晉書·陶侃傳》:“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

基本信息

qǐ shǒu qǐ zú 啟手啟足(啟手啟足) 
語本《論語·泰伯》:“ 曾子 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 朱熹 集註:“ 曾子 平日,以為身體受於父母,不敢毀傷,故於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後因以“啟手啟足”為善終的代稱。《晉書·陶侃傳》:“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周書·明帝紀》:“朕得啟手啟足,從先帝於地下,實無恨於心矣。”《北史·薛濬傳》:“既而創鉅釁深,不勝荼毒,啟手啟足,幸及全歸。”亦省作“ 啟手足 ”。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滎陽鄭公墓志銘》:“逮啟手足,卒如其志。” 宋 蘇軾 《答孫志康書》:“藏之家笥,須不肖啟手足日,乃出之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若幸啟手足,必當襚我以道服,瘞我於支提
原文: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1)予足!啟予手!雲(2):‘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3)夫,小子(4)!”選自《論語·第八章·泰伯篇》
翻譯:曾子有病,把他的學生召集到身邊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沒有損傷)!《詩經》上說:‘小心謹慎呀,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好像踩在薄冰上面。’從今以後,我知道我的身體是不再會受到損傷了,弟子們!”
簡析:曾子借用《詩經》里的三句,來說明自己一生謹慎小心,避免損傷身體,能夠對父母盡孝。據《孝經》記載,孔子曾對曾參說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是說,一個孝子,應當極其愛護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包括頭髮和皮膚都不能有所損傷,這就是孝的開始。曾子在臨死前要他的學生們看看自己的手腳,以表白自己的身體完整無損,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見,孝在儒家的道德規範當中是多么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