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

《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組詩《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九首詩。此詩敘唐朝征討劉武周之事。

作品信息

【名稱】《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四言詩

作品原文

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1]

本邦伊晉,惟時不靖[2]。根柢之搖,枯葉攸病[3]。守臣不任,勩於神聖[4]。惟鉞之興,翦焉則定[5]。洪惟我理,式和以敬[6]。群頑既夷,庶績鹹正[7]。皇謨載大,惟人之慶[8]。

註解

[1]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劉武周率兵南侵,破榆次,拔介川,進逼太原。唐高祖遣太常少卿李仲文抵禦,全軍覆沒,仲文大敗逃還。裴寂請命討伐劉賊,亦敗。武周力據太原,復攻陷晉州。高祖乃命秦王李世民督兵進討,公元620年(武德三年)平劉武周,盡收河東失地。靖:安定。本邦:指太原、平陽、晉陽等地,屬大唐所轄。

[2]伊:語助詞,無義。惟:副詞,相當於“只是”。“本邦伊晉”,倒裝。

[3]柢(dĭ 底):樹根,常用於比喻事業的根本。攸,副詞,相當於“就”。

[4]守臣:指裴寂。不任:不勝任。勩(yì 異):勞苦。神聖:指皇上。

[5]惟:助詞,無實義。鉞之興:倒裝,興鉞也,意思是興兵(討伐)。翦:同“剪”,剪除,鏟去,引申為消滅。

[6]洪:同“弘”,擴大、弘揚。惟:助詞,無實義。式:制度。

[7]庶績:各種事功。

[8]謨:計謀、謀略。

譯詩

晉地本歸李姓,奈何時勢不平。

樹根既已鬆動,枝葉自然染病。

裴寂智力俱殆,秦王披掛領兵。

斧鉞加於武周,天下即刻乃定。

弘揚大唐德義,制度講究和敬。

逆賊俯首系頸,一舉大功告成。

秦王神機妙算,臣民萬眾歡慶。

作品簡析

《唐鐃歌鼓吹曲·靖本邦》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九首。《靖本邦》敘征討劉武周事。相對於征服李軌、二虜,劉武周就不是那么好對付了。據史書記載,劉武周不但稱王稱霸,而且兵犯唐境,高祖曾幾次派將收取,都大敗而歸,最後由秦王李世民平叛告成。此篇名《靖本邦》,為頌太宗之神武,“守臣不任,勩於神聖”,神聖者,太宗也;“洪惟我理,式和以敬”,施教化之理,亦和亦敬,乃太宗之功,“皇謨載大,惟人之慶”。值得萬眾歡慶的“皇謨”制定者的確英明。這裡明寫高祖,實贊太宗。全詩俱為四言,一韻到底,意辭俱雅。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並稱“王孟韋柳”。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貞元九年)進士及第,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貶邵州刺史,再貶永州司馬。後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卒於柳州任所。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富於戰鬥性,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封建論》等。其作品由劉禹錫保存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