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唐邢窯白瓷“盈”字盒【類別】:瓷器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唐代邢窯燒制
【文物現狀】:現陳列於上海博物館古陶瓷陳列室
【簡介】:
高7.2厘米,口徑15.7厘米,形呈扁圓狀,顏色為乳白色,蓋沿、脛部都有斜角,可以自然開合,底刻“盈”字,並有三個小支釘痕。胎質細膩緻密,極其堅硬,看得出當時瓷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叩之應有金石聲。
據《樂府雜記》雲樂師郭道原“以越甌、邢甌十二,施加減水,以筋擊之,其音妙於方響。”瓷器能發金屬般的鏗鏘之聲,產生類似古代青銅樂器的音響效果,表明在胎陶煉造火候等工藝技術有了較大的突破。邢瓷為增加燒成後的白度,往往在一部分較粗的瓷上先施化妝土,到了中晚唐時白瓷已採用高質量的坯料,而減少和不用化妝土加工瓷胎了,不少白瓷的精品大都胎體薄、釉色光潔純淨。
相關資料
唐三彩代表了盛唐氣象,可圈可點頗多,但那不是生活的用品。當時人們日常生活使用最廣泛的要算邢窯白瓷了。中國瓷器發展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青”是指越窯青瓷,“北白”是指邢窯白瓷。陸羽在《茶經》里描寫邢窯“類銀類雪”。唐李肇《圖史補》云:“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可見規模之大,影響之遠。它還是當時的貢品之一。史傳邢瓷產於河北省內丘,當時屬邢州,但窯址至1985年在內丘縣城關地區改建時才被發現,燒制白瓷,有玉璧形底,碗底中心刻一“盈”字。內丘邢窯遺址的發現,證實李肇記載無誤。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燒造白色器物的國家,從河南安陽殷商遺址中,出土了青銅器具,白色盤子和高腳杯等白陶,白陶古人多用於祭祀活動。唐代貴族豪門、文人雅士受佛教影響,更是偏愛高潔的白瓷,並留下眾多膾炙人口詩文。這同古人的審美理念有關,白色,人們自然會與高貴素潔聯繫起來。白為金,象徵財富;黑為水,是克水的。古代磚木結構的寺廟、宮殿建築一般都用黑瓦,表示克水防水。邢窯除以白色見長外,它樸素少飾,造型獨具風格,以簡潔爽利的器形見長,自然成天趣。其特點為圈足厚而底平,有的足底外像有一道切割的斜棱。
茶聖陸羽眼裡邢器不如越瓷,他認為:“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我認為茶聖從品茶的效果來分析確有一定的道理。越瓷從色彩上更接近玉,而人們把玉比作修身的標準和情操道德高尚的化身,這反映士大夫文人的美學情趣,是可以理解的。越窯與邢器優劣在我看來並不重要,陸羽只不過是比較而言,他們的地位只是伯仲之間罷了。
邢瓷還遠銷海外,在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有邢窯白瓷出土。值得一提的是邢瓷為宋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產生髮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