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25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從1982年招收兩個教學班新生開始,之後每年新增一個或兩個教學班,至1995年發展到“三軌”18個教學班,1996年後,受校舍所限,教學班“三軌”不變,班容量卻在不斷增大。
1981年學校創立,是縣局直屬學校,校名“唐縣第二縣直國小”,首任校長孫志輝。學校在原棗園國小校址基礎上擴建,學生來源於棗園國小和唐縣師範附屬國小,設一至五年級5個班,教職工11名。
1982年,學校建立中共黨支部,校長孫志輝兼任黨支部書記。學校獨立招生,首期國小畢業生畢業。
1986年,由縣局投資、社會集資建成一棟太陽能取暖的教學樓,全校六個年級全部變成雙軌,增至12個教學班,結束了班容量大,教室緊張狀況。
1987年,學制由5年改為6年。
1989年,學校田徑代表隊取得首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電視片《二小一日》在全縣教育幹部大會上放映,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進行了宣傳。
1990年,首任校長離休,種玉科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1991年,學校第一屆田徑運動會召開。青年教師張宏偉榮獲省政府授予的“優秀教師稱號”。
1992年,學校對平房教室進行翻建,於1995年完成。
1993年,胡菊芬任黨支部書記,馬成茹任校長。
1995年,學校由“雙軌”改成“三軌”,增至18個教學班。校長馬成茹榮獲市“優秀校長”稱號。
1997年,支文改被授予國小特級級教師稱號。學校與唐縣羊角鄉中心校開展“手拉手”活動,2002年年底結束。
1998年,佘愛民同志受上級派遣,任黨支部書記。縣局投資拆除全部平房教室,興建辦公樓和教學樓各一棟並交付使用。
1999年9月,學校由“三軌”改成“四軌”,增至24個教學班。11月,學校一次性通過省政府的“普九”達標驗收。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十學會”系列教育活動方案出台。
2000年,開展“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研討活動,《自主型課堂教學實驗與研究》被批准為保定市青年專項課題。
2001年,學校增設政教處,後來更改為德育處。學校開展的“十學會”系列教育活動在保定市電視台進行了報導。
2002年,三至六年級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和英語課程。學校被縣政府授予“文明示範校”和“文明單位”稱號。
2003年,9月五年級開設法治課。學校歷史上的第一部“章程”經教代會審議通過並報請上級有關部門批覆實施。學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優秀教育科研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同年,青年教師李瑞賢被授予市名師稱號。
2004年,學校更名為唐縣第二國小。11月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聯合授予學校2004年度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稱號。同年,保定市青年專項課題《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改革實驗與研究》順利結題。
辦學條件
初建時有教職工11人,學生來源於棗園國小和原縣師範附小,一至五年級各一個班,學生240多人,至2004年底,學校占地13.5畝,建築面積5200餘平方米,有教職工73名,27個教學班,2040餘名學生。學校辦學成績突出,多次受到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表彰。
1998年,在上級領導部門的關心下,政府投資將全部平房拆除,興建辦公樓、教學樓各一棟,次年竣工投入使用,教學班由“三軌”變為“四軌”,解決了大班額問題。又經多方融資裝備了多媒體教室、微機教室、藝術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子備課室、實驗室等功能教室。
辦學成果
學校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辦學方向,以“德智雙全、身心兩健”為育人理念,著力開展“學會熱愛、學會負責、學會自律、學會主動、學會方法、學會創造、學會勞動、學會交往、學會消費、學會健體”十學會育人活動,引領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拓寬了素質教育途徑。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創建了“小學生公民道德教育序列”活動,其實施方案榮獲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展評活動一等獎。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學校重視教育科研管理,以科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以科研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現有8項省市縣各級立項教育科研課題,保定市青年專項課題《自主型教學實驗與研究》已結題。三年來,共有59人次獲省市各類獎項,95篇論文、教學設計獲省市專項獎或發表在專業報刊上。
學校辦學成績突出,多次受到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表彰。2002年,被縣政府評為“文明示範校”和“文明單位”;2003年被保定市教育局命名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優秀教育科研型學校”。
地理位置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