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東傑布
唐東傑布與宗喀巴是同年代的人,生於1385年,卒於1509,享年一百二十四歲。他是一位香巴噶舉派(四大教派中噶舉派的支派)的在家居士。他窮一生到處建寺、修橋,同時也是藏戲文化的發明者,而且還是一位名醫。在他的一生中,足跡遍布西藏,並曾遠赴漢地及印度。
唐東傑布年輕時便曾發下大願,要在各地建立一座座的大橋,以方便來往的僧俗大眾免於渡河的危險(有說當初他是因為被船夫欺負而在大昭寺發願到處造橋的)。為了倡建大橋,他到處流浪,宣傳造橋功德和自己的理念,可是卻被當時的人視為瘋子、理想主義者、幻想家。為了化緣,他在八廓北街當時新建的四門塔下露宿整整一年,成為這座後世著名的大塔之最初居民之一。他在白天對來往的行人募化、宣傳,晚上則對信眾開示佛法。在寒冷的冬天,他在塔前挖洞,自己埋在洞裡,只露出頭部,無視別人的嘲笑,冷眼觀察著這繁華世界來來往往的眾生相。為了提倡造橋理念,他發明了藏戲,到處流浪演出,以戲劇的形式宣傳造橋功德,勸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鐵出鐵。慢慢地,許多僧尼、窮人、乞丐被他的宏願所感動,自願追隨加入建橋的行列。因為他幾十年的努力,遠至康定的無數藏地江河上,出現了一座座的鐵索橋(似乎至今尚存為數不多的幾座)。
作為提倡並親自參與建築者,唐東傑布被視為西藏建築業的代表性人物;凡在有橋的地方,多供有他的身像。作為藏戲的發明人,他被視為此行業的祖師爺(相當於唐明皇之於京劇、華光大帝之於粵劇);藏戲的從業者,至今仍自稱“唐東子弟”;每在開場,傳統上皆必讚美唐東傑布的功德。作為一位大夫,唐東傑布發明的兩條古方,至今尚被藏醫所採用。
歷史淵源
位於藥王山腳的這座寺院,本來並非供奉唐東傑布,而是由他親自建立的。在後世,寺廟裡便供奉了他的身像。此廟現由幾位尼師管理。
唐東傑布的形象,一般是一個束著長長白髮、面露歡容的老人。在唐東傑布廟堂中央,供奉的便是這個形象。而在布達拉宮所處的紅山東角,也供奉著一尊同樣形象的大像,路人沿北京路經過布達拉宮大塔時仰視即能看到。
唐東傑布在西藏被視為聖人。然而與其他高高在上的高僧大德不同,他和老百姓的日常凡俗生活有著更密切的關係。在不反對他的神聖性之前提下,與其稱他為“聖人”,不如稱他為西藏歷史上的一位偉人、奇人或許會更為貼切。
書籍
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7課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