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繁東湖主體建築懷李堂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平房青瓦,迴廊擁挾,外朴內秀,深寓蜀人緬懷唐賢德裕公在川“鎮危疆,保境安民”,維護國家統一, “會昌之政幾致中興”的歷史功績之美好情愫。園內還有紀念明末清初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和紀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摯的“三賢堂”遺址,更顯示出東湖文化名園的特色。
湖內主體建築是“懷李堂”,“李”為何人?唐朝名相李德裕也。建於宋代,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坐北朝南,兩翼有廊伸出半抱湖面,廊的一邊是瑞蓮閣,另一邊是珍珠船。
備註
千餘年來,東湖盛名不衰,歷代均為川西名人學士雅集之處,給後人留下了大量詩文、匾聯、書畫作品。東湖碑林中珍藏大量名家書畫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東湖內有紀念唐宋先賢李德裕、王益、梅摯的“三賢常”、紀念明末清初“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專祀李衛公的“懷李堂”,專祀宋代“鐵面御史”趙抃的“清白江樓”,專祀王益的“瑞蓮閣”等等,亦是遊客不可錯過的勝景。
史料與詳景
李德裕,從小小一個七品新繁縣令,一直做到一品宰相,後來又在牛李黨爭中失敗。他的身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李德裕的多數詩歌,我看了,比較平庸;只有在黨爭失敗被放逐後寫的詩,還有一定可讀性。於是,東湖便不再是一般大家園林,而具有相當歷史價值和人文意義了,這更顯示出東湖文化名園的特色。
有史料記載:李德裕,字文饒,封衛國公,東湖又名唐李衛公東湖或唐賢勝跡。宋王安石之父王益為新繁令,與邑人龍圖閣學古梅摯有《東湖瑞蓮歌》唱和。於是南宋新繁令沈居中在東湖建“三賢堂”,紀念李德裕、王益、梅摯。新繁令程祥棟重建東湖並建懷李堂、清白江樓、瑞蓮閣、伴梅亭,除紀念“三賢”而外,還紀念宋代賢宦、詩人趙卞。1922年,新繁知事劉鹹煊將新繁鎮東南隅的費公祠移至東湖,拓為“四費祠”,以紀新繁清初著名思想家、詩人、學者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
新繁東湖,一般人認為它緣自唐代:有的甚至認為它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唐代園林遺址。這種觀點的歷史依據主要來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的《新繁縣誌》。據《新繁縣誌》里載:“東湖,在縣署東偏,唐李衛公德裕為新繁令時所鑿,池塘清淺,菱枝因依,綠水紅蕖映為蔚可愛,岸有老柏三株(原註:今焚其一)亦為衛公手”。《北夢瑣言》雲,新繁縣有東湖,李德裕為宰日所鑿,夜夢一老人曰,某潛行其下,幸庇之明府富貴,今鼎來七九之年,當相見於萬里外。後於土中得一蟆,徑數尺,乃投之水中,而德裕以六十三卒於朱崖,果應七九讖。園亭興廢前代無可考。清同治三年知縣程祥棟葺而新之,有記,具載其事。佳節令時,邑人士女,雲集於此,遂為游賞之勝地。今闢為公園,屋舍略有改易,非悉曩時之舊觀矣。”
《大明一統志》和《四川通志》與雍正《四川通志》的說法一致:“東湖,李德裕為宰日將開此湖,夜夢一老父曰,某潛行其形庇明府當富貴,今鼎來七九之年,當相見於萬里外也。明日於土中得一蟆,徑尺余,乃投之水,後德裕果致宰相,六十有三卒於朱崖,應其夢焉。”此一說法應是源於明曹學的《蜀中廣記》。
東湖園內二十多處的亭台樓閣,隨意地擺放著又不失布局的嚴謹。據說是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建築形式和表現手法。
千年來,東湖盛名不衰,歷代為川西名人學士雅集之處,那些詩文、匾聯、書畫就是他們留下的作品,都珍藏在碑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一塊塊字跡或清晰或模糊的碑刻,重新撕開了人們漸漸淡忘的記憶。誰能說得清那些匾聯碑刻,到底承載了多少歷史記憶?
東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景美如畫,自古有“古蜀名園”、“西蜀花園”之稱。古木巨樹、重葛懸藤,菩提、紫薇、鐵樹、羅漢松,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古樹的“古”造就了東湖今天的涼爽,否則,為何在那炎熱的夏季里,東湖竟如此這般的涼爽與清幽?
行走在小道上、小橋上,偶一回頭,看見散落在地的陽光斑斑,才知道,原來,它們是屬於時間的。沿著石級上了牆,一份古韻將腳步拖住,緩緩的,都化成一份閒適在城牆上鋪展、鋪展,伸向天很高很藍的地方。
東湖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僅存有跡可考的兩座最早古典人文園林之一,(另一處在山西新絳縣絳守居)建園早於蘇州園林,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園林面積三十五畝,水面約三分之一,經歷代建設培修而成,現在的園林建築由出任新繁知縣的江蘇泰州學者程祥棟於清同治三年(1864)興建。整個藝術布局仍保持著唐代古典園林風貌,園林內多數百年的參天巨樹,伴以古藤幽篁,且著意配植桃、荷、桂、梅等花卉。四季香艷,美不勝收。鑿湖壘成的山石,造型樸實,咫尺山林,步移景異,構盡變化之深意。有唐人所謂的奧如曠如之感。建築物有樓、台、亭、閣、堂、館、廊、軒、榭、橋、舫各式具備。
東湖內有紀念唐宋先賢李德裕、王益、梅摯的“三賢堂”、紀念明末清初費密“一門四世六鄉賢”的“四費祠”,專祀李衛公的“懷李堂”。專祀宋代“鐵面御史”趙抃的“清白江樓”。專祀王益的“瑞蓮閣”。在中國說起園林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蘇州,竟未想到在成都還有這座古香古色的園林。它歷經一千多年還完整地保存至今。這也說明成都人對園林文化的偏愛和執著。新繁東湖公園布局謹嚴,玲瓏別致,具備了我國古典園林中幾乎所有的表現手法和建築形式。園林中有樓、台、亭、閣等二十餘處,古樹名花掩映其間,荷溏菱沼環護其下,山水佳絕,景雅氣秀,不僅是蘇州園林的始祖,而且勝過蘇州園林一籌;只是好象沒有現在的蘇州園林那樣整潔。這應該是人為的了。
中國現在的園林已經失去了中國古典園林的丰韻,與西方園林並無多大差異,我為中國的園林發展道路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