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哥羅芳,俗稱氯仿,化學名為三氯甲烷,是一種無色、透明、易揮發、具特殊甜味的液體,遇光氧化生成氯化氫和光氣。氯仿曾用做麻醉劑,因對心臟和肝臟有損傷,早已棄用。現在主要用做脂肪、油類、橡膠、生物鹼、蠟及樹脂的溶劑及清潔劑等。氯仿有中等毒性,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接觸進入機體。其主要急性毒性作用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眼及皮膚有刺激作用,並能損害心臟、肝臟、腎臟,另外可脫脂。人口服10ml(140mg/kg)可致命。
三氯甲烷(易製毒-2)
該品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易製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受公安部門管制。[2]CAS號
67-66-3[2]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重質液體,極易揮發,有特殊氣味。
熔點(℃):-63.5
相對密度(水=1):1.50
沸點(℃):61.3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4.12
分子式:CHCl3
分子量:119.39
飽和蒸氣壓(kPa):13.33(10.4℃)
臨界溫度(℃):263.4
臨界壓力(MPa):5.47
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1.97
溶解性:不溶於水,溶於醇、醚、苯。[2]
化學性質
在光照下遇空氣逐漸被氧化生成劇毒的光氣,故需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常加入1%乙醇以破壞可能生成的光氣。不易燃燒,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成氯化氫和有劇毒的光氣。[5]在氯甲烷中最易水解成甲酸和HCl,穩定性差,450℃以上發生熱分解,能進一步氯化為CCl4。[6]
作用與用途
有機合成原料,主要用來生產氟里昂(F-21、F-22、F-23)、染料和藥物,在醫學上,常用作麻醉劑。可用作抗生素、香料、油脂、樹脂、橡膠的溶劑和萃取劑。與四氯化碳混合可製成不凍的防火液體。還用於煙霧劑的發射藥、穀物的熏蒸劑和校準溫度的標準液。工業產品通常加有少量乙醇,使生成的光氣與乙醇作用生成無毒的碳酸二乙酯。使用工業品前可加入少量濃硫酸振搖後水洗,經氯化鈣或碳酸鉀乾燥,即可得不含乙醇的氯仿。[7]使用注意事項
危險性概述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心、肝、腎有損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興奮、皮膚濕熱和黏膜刺激症狀。以後呈現精神紊亂、呼吸表淺、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發生呼吸麻痹、心室纖維性顫動。同時可伴有肝、腎損害。誤服中毒時,胃有燒灼感,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後出現麻醉症狀。液態可致皮炎、濕疹,甚至皮膚灼傷。慢性影響:主要引起肝臟損害,並有消化不良、乏力、頭痛、失眠等症狀,少數有腎損害及嗜氯仿癖。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該品不燃,有毒,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2]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2]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與明火或灼熱的物體接觸時能產生劇毒的光氣。在空氣、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對金屬有強烈的腐蝕性。
有害燃燒產物:氯化氫、光氣。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砂土。[2]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2]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防化學品手套。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鹼類、鋁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鹼類、鋁、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