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簹湖

員簹湖,實為篔(yun)簹湖。位於廈門島西部,原為港灣,面積為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9平方公里。港內盛產魚蝦,白鷺戲水,漁舟往來,形成廈門八景之一——“員簹漁火”。

員簹湖 員簹湖

20世紀70年代初,為了圍海造田,這裡修建了一條長達1700米的海堤,從此員簹港灣變成了封閉的內湖。隨著經濟的發展,環湖周邊的人口和工廠大量增加。特別是1980年以前,廈門市市政設施基礎薄弱,污水完全按自然地形沿明溝排放至自然水體,沒有任何處理設施,致使環湖37平方公里內的數十萬居民的生活污水以及三百多家工廠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入湖。至80年代後期,員簹湖污染日益嚴重,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水體黑臭、蚊蠅滋生。惡劣的環境破壞了湖區的生態平衡,致使魚蝦絕跡、白鷺離去,路人經過無不掩鼻而去。員簹湖污染問題引起廈門市民的極大關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制定了綜合治理方案,並於1988年9月在廈門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了“關於加快員簹湖綜合整治”的提案。此後,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員簹湖的環境修復和治理。經過近20年的努力,目前湖區生態平衡逐漸恢復,離去的白鷺又在湖面旋翔,基本實現了“治理員簹湖,保護西海域”的目標。如今的湖已成為市內的一顆綠色明珠,成為民眾喜愛的文化休閒旅遊區和廈門的“城市名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