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境域
員村街位於天河區東南部,街管轄的範圍東至員村五橫路與棠下街接壤,西以鐵路為界與獵德街接壤,南瀕珠江,北至黃埔大道(文化宮黃埔大道北面即天河公園占地總面積70.7萬平方米)。總面積為5.371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在員村昌樂園65號。
人口
一九九九年常住人口11258戶33552人,其中農業戶 1009戶2679人;在冊流動人口5289人。街道辦事處下轄21個居委會:新村第一、二、三、四居委會,昌樂園第一和第二居委會,西街一、二、三居委會,新街、石東、百合苑,同樂、福穎苑、康湖、怡景、華穎、廣絹、廣玻、昊天、鷹金錢居委會。員村街一九九六年開始街帶村,一九九九年撤村改制成立“石東實業有限公司”和公司黨委會,石東公司屬下保留10個經濟社。
交通服務
員村地區水陸交通較為方便。有黃埔大道,華南快速幹線,員村一、二、三、四、五橫路和員村新街、員村西街等9條道路。有11條公共汽車線路的總站設在員村:40路、540路、542路、140路、245路、284路、550路、299路、882路,504路。還有途經員村的長途、短途汽車。通向四面八方。沿珠江河岸各有關工廠企業還建有碼頭多座。
生活服務
員村地區生活服務設施較為完善。街內有綜合市場5個。大型百貨商場4間、酒家、糧店,銀行、糖菸酒綜合商店、儲蓄所、郵電所、新華書店等,還有市六人民醫院和各大廠礦企業均有醫務室。
員村地區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建成了怡景花園、新城花園、東和花園、臨江花園、江景豪庭、石東花園、同樂花園、白馬花園、威龍花園、美居花園、萬興苑、康湖小區、福穎小區、華穎小區、百合苑小區、福金蓮小區、天一莊小區等,小區內都有相應的配套生活設施。其中華穎花園小區被評為天河區首批“綠色社區”之一。
文化教育
員村街設有文化站和老人活動中心,各居委都設有文化室,方便民眾文化生活,在街轄內還有員村工人文化宮等大型的文化設施,員村有廣州無線電集團公司等6大國企中均設有工人俱樂部或電影場和文化室等,石東公司各經濟社都有文化娛樂場地。
轄區內有中學1間(市44中)、中專學校2間、企業辦中專學校(班)6間、中技學校4間、廠辦職工子弟中學4間、國小6間、公立國小之間(員村國小,昌樂國小)、外來工子弟學校1間(新蕾學校)、街道辦幼稚園2間(家家樂幼稚園、昌樂園幼稚園)、企業辦幼稚園6間。
駐街單位
員村地區從五十年代開始就是廣州市的工業基地。工礦企業較多,現街轄內有中央、省、市屬工礦企業單位和學校、科研機構約60個。其中主要有:廣東省高等法院、華南環保研究所、廣東環保學校、廣東工商學校、廣州無線電集團公司、億新公司、廣州絹麻集團公司、鷹金錢公司、廣東玻璃有限公司、廣州昊天化工有限公司、南方麵粉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員村水廠、廣美有限公司、熱電廠等大型企業。
附近超市
繼萬佳百貨進駐天河公園北門附近後,跨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位於員村板塊的天一莊雍景台,而早在幾年前,都市蘭亭附屬的天河都市廣場尚未開始拆遷的時候,已與香港百佳超市簽訂合作協定,現已開始營業。另外,東璟廣場首批約4000平方米的商鋪發售一周內即被搶購一空,也反映出該地段的商業價值潛力正日漸被人們所認同。
與雍景台簽約的家樂福位於天一莊前期的現樓裙樓商鋪內,經營面積過萬平方米,將規劃為一個大型購物中心。而家樂福選擇該盤主要是覺得其交通方便,周邊住宅小區眾多,而且居住群的購買力相當高,預期將能輻射到包括珠江新城、員村、東圃、棠下等眾多板塊。而該盤也因為家樂福的進駐帶來了不少投資客的垂青,而且因其居住的便利性促使不少客戶下了購買決心。
另一方面,天河都市廣場不僅已有百佳作為主力旗艦店,而且將規劃為35000平方米經營面積的龍頭板塊商城,設計為“休閒、娛樂、購物、餐飲就在家門口”,類似天河城的一站式消費的社區MALL。不少品牌商家進駐。東璟廣場雖然規模較天河都市廣場小,但經營面積也達17000平方米,包括2000平方米的門前展示廣場及168個車位,並按零售型商業、休閒型商業劃分成四個區間,鋪位面積由7平方米至115平方米不等,實用率達81.6%。除了不少投資者外,還有眾多員村本地的商家及外區的品牌商戶。
2012年11月1日,廣州市工會第三家會員超市——員村宮分店正式開張。廣東省總工會巡視員孔祥鴻,廣州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劉小鋼等人出席了開張慶典。員村宮店較此前兩家分店相比,交通更便利,貨品更精緻,並新增了水果等品類。
新開張的員村宮店位於天河區員村工人文化宮內,總面積為420餘平方米。據員村宮分店經理介紹,店內所售產品達2600多種,根據會員的日常生活需求,員村宮店新添了水果等貨品。
據工會負責人介紹,在百貨行業中,塑膠類產品的利潤空間是最大的,在工會超市,由於直接從廠家進貨,因此塑膠產品會比外面便宜10%左右。因為三家門店統一進貨、統一配送,工會會員超市與開業之初相比,各門店的貨品種類更多,運營成本更低,相關貨品的價格也更低廉,如一袋10公斤裝暢銷大米只需90元左右,比市面優惠10%左右。
市工會超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錕說:超市會員價比正常價低5%,而正常價又比普通超市低2%到3%,“在利潤方面,我們定價的利潤空間比較小,因為工會超市的目的不是賺錢,只需要拿回運營成本就可以了。”
員村時光簡史
前世:農田中崛起的輕工業重鎮今生:舊廠城中村涅槃金融城
驅車由西向東沿黃埔大道走進員村,常讓人產生時光穿越的錯覺:西端的花城廣場,一棟棟現代感極強的高樓林立,這裡早已跨入二十一世紀;一路向東,經過賽馬場、員村山頂時,車窗外的建築讓人恍如回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而拐進員村三、四橫路時,混雜著灰色的混凝土宿舍、紅牆黃瓦的蘇式小樓以及高聳入雲早已熄火的煙囪,讓時光又悄然定格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今年已77歲高齡的黃國威老人的這種錯覺尤為明顯。作為廣東罐頭廠的首批工人,1958年他就住進了員村四橫路5號大院,他親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員村由阡陌縱橫的東郊農田迅速崛起為輕工業重鎮;見證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這裡由近郊變身居住中心;進入新世紀,他又目睹了員村規劃先後幾次華麗升級:由居住中心升至CBD延伸區,再至文化創意產業園、國際金融城。
隨著國際金融城建設的加速,員村這片熱土即將翻開歷史新的一頁,請跟本報記者一起踏上探訪員村前世今生的時光穿梭之旅。
員村建起當時亞洲最大罐頭廠
5號大院是廣東罐頭廠及玻璃廠的老職工宿舍,這裡居住著許多老員村人,一路見證著員村的歷史變遷。記者一行在員村四橫路尋找5號大院時正好遇上李耀華,今年67歲的他正拿著吉他準備去調音。
“找5號大院?你們找哪個人?”李耀華是罐頭廠的退休工人,得知記者的來意後,他樂呵呵地表示有一個最佳人選介紹給記者,“黃國威是罐頭廠的第一批職工,1956年來到員村建罐頭廠,一直住到現在”。
上班累“上廁所都能睡著”
77歲高齡的黃國威中氣十足,回憶起半世紀前的往事似乎仍歷歷在目。他1956年被從台山作為學徒工招進罐頭廠,“當時是中央輕工部選中廣州,要在員村這裡建一個亞洲最大的罐頭廠”。之所以選在員村,是看中員村的地理位置,離當時的中心城區不遠,交通便利,離黃埔港近,有鐵路(後來還修建一條專線),同時這裡還在珠江邊,便利於珠三角果農運送原料。
《廣州市志·工業志》對罐頭廠也有詳細記載:鑒於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需要熱帶亞熱帶果蔬罐頭,廣東省水果資源豐富,罐頭工業有一定基礎,國家輕工業部決定擴建汕頭、海口罐頭廠,同時在廣州市東郊新開闢的程界東村工業區(後稱員村工業區)興建廣東罐頭廠。該項目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建設項目,並列為蘇聯-中國經濟合作的165個重點項目之一。1958年6月10日,廣東罐頭廠建成投產,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罐頭廠。
黃國威回憶說,那時工廠是24小時生產,正常情況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個小時,由於水果罐頭生產有季節性,一到夏秋兩季水果大批上市時,甚至有過連續上班3天的紀錄,“連上廁所都能睡著”。
不過累歸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罐頭廠的優勢很快就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體現出來了。黃國威說,1960年全國普遍出現因缺營養而水腫的情況,但罐頭廠幾千職工絕大多數沒有出現,原因就在於“近水樓台先得月”,“水果、蔬菜、家禽及豬牛肉等原料存入倉庫,總有一些邊角料用不了,罐頭廠自建了一個大廚房,油水相對好一點”。
巔峰期主婦學生來支援
罐頭廠的巔峰期出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黃國威說,繁忙時珠三角各地送水果的小船要排隊進廠區碼頭卸貨,“這些水果船排到珠江中間去了,我們有過一天生產100噸西紅柿的紀錄”。上世紀七十年代,多個年份水果收成很好,再加上季節性強,“罐頭廠的三千職工就算是連續加班也不夠用”,於是,廣州當時動員城市家庭主婦、學生來支援,“那個年代近八成的廣州大中學生都曾來過罐頭廠學工,最旺時每天上班的人過萬人,一到上下班時間,整個東山區的交通大隊都出動來指揮工廠的大巴”。
黃國威至今還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學工支援的家庭主婦及學生每天工資是8角錢,所以被職工們戲稱為“八路軍”。
首次進廠像被“賣豬仔”後來生活不遜市中心
1954年,廣州市委提出“把廣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生產城市”的口號,動員全市迅速改變廣州工業落後的面貌。員村輕工業區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迅速成形,罐頭廠是員村工業區興建的首個龍頭廠,與罐頭廠同年開工的還有廣東玻璃廠、第二棉紡廠(1956年籌建,1960年投產)、絹麻廠,其後南方麵粉廠、無線電廠則在六十年代初由海珠區遷入員村,至此,員村作為廣州輕工業重鎮的地位逐漸穩固。
黃國威的太太鄧詠芳也是罐頭廠老職工,1958年進廠。她回憶道,剛進廠時罐頭廠一帶都是荒山野嶺,她第一次來廠坐著大貨車沿著泥濘的黃埔大道“一拋一拋”地進來,“下車的第一感覺是被人賣了豬仔”。
而隨著工廠的興建,員村這個曾經的荒郊,生活氣息日益濃厚。先是興建宿舍區,讓工人按時上班要有個住的地方,由於罐頭廠是前蘇聯援建項目,與工廠同期興建的是現在員村四橫路5號大院位置的10棟三層高的蘇式小樓。這些紅磚黃瓦的小樓至今仍有罐頭廠老職工居住。
有了宿舍區,市場隨即建起來了,本地老住戶都稱市場為“員村一條街”,又稱之為“陶鑄街”,“因為是陶鑄做省委書記時提議建的”。
1965年員村工人文化宮及員村工人醫院(後來更名為廣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先後建成投入使用,事實上,早在文化宮建成之前各個工廠基本都有工人俱樂部,“生活豐富多彩,與市中心比並不遜色”。
1996年,黃國威退休,此時廣東罐頭廠也早已更名為鷹金錢罐頭廠,主產品由早期的果蔬變為鯪魚,產品聞名東南亞。而這時,曾經的東郊員村,與城市中心僅有一步之遙,員村居民越來越多,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曾經因輕工業而驕傲的員村工業區卻因工業排污備受住戶投訴。
1997年9月,《廣州市環境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員村地區不得新建、擴建有污染的工業項目,現有工業必須調整和逐步改變功能,污染物排放超標的工業生產項目應分批治理、轉產或搬遷。
員村工業區的休止符終於開始敲響,等待它的是長達10年的調整期。
員村工業威水史
廣州第二棉紡廠:1956年籌建,1960年投產高支紗廠,主機是當時水平最高的國產設備。
廣州絹麻廠:1956年籌建,1958年投產時是國內最大的苧麻紡織廠。
廣州無線電廠:成立於1956年,1964年由海珠區遷至東郊譚村,成立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軍工電子骨幹企業,是廣州市導航設備生產的開端。
南方麵粉廠:前身是福新第五麵粉公司廣州分廠。1960年轉為國營企業,改名南方麵粉廠。1962年,國家投資在廣州市東郊員村建成新廠,成為廣東省最大的麵粉廠。
員村“四變”
從工業區到金融城
“一變”:員村由工業區變居住區
員村將何去何從?這是1997年後員村最撓頭的難題。此時珠江新城的規劃已過5年之久,距離市中心僅一步之遙的員村繼續搞工業肯定不再適合,而且由於居住人口激增,工廠污染擾民問題日益突出。
2004年,廣州市政府與天河區簽訂責任狀,要求在當年12月31日前完成員村征地拆遷任務,將其打造為未來的居住中心。
不過,這一進程最終悄無聲息地拖了下來。
“二變”:2008年變身CBD延伸區
2008年,廣州市透露,員村將不搞房地產,要承擔起CBD向東延伸的重要職責,明確了員村的新定位:珠江新城CBD延伸區。
隨後公布的《廣州市總部經濟發展規劃》顯示,“珠江新城-員村-琶洲”片區將成為有沿江特色的總部經濟核心區,而員村板塊將主要發展商務服務和商貿業,定位為跨國公司分支機構和省級以上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聚集地。
此後員村眾多企業“退二進三”的步伐明顯加速。當年10月,昊天化工集團全面停產;2009年初,“鷹金錢”員村廠區停產,全部生產線搬至從化;2009年6月30日,員村熱電廠停止發電,啟動搬遷籌備;去年年底,澳聯玻璃廠及虎頭電池廠陸續停工。
“三變”:舊廠區變創意產業園區
2009年,廣州提出員村一帶的工業建築要充分反映工業時代的獨特魅力,在延續傳統工業文明的同時注入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旅遊等功能,要打造“廣州北岸文化碼頭”,搞大型創意產業園。原鷹金錢罐頭廠變身“紅專廠”橫空出世,其後的環評報告顯示,包括南方麵粉廠、鷹金錢罐頭廠、員村熱電廠和澳聯玻璃廠的舊廠房、舊設施等工業遺產改造利用,成為占地面積超過45公頃的創意產業園。
“四變”:城中村即將變身金融城
2010年6月公布的“琶洲-員村地區城市設計深化及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員村被定位為國際金融區,並作為城市中央商務區的拓展區。
2012年,這一規劃再次深化為“廣州國際金融城”,其中起步區西起科韻路,東至車陂路,北至黃埔大道,占地1.32平方公里,主要由昊天化工廠、廣州電池廠、廣州熱電廠、車陂水廠、廣東玻璃廠及棠下村構成,規劃形成金融總部區、金融辦公區、商業綜合區、濱水休閒區和配套居住區五大分區,主要以金融辦公、商業、酒店、文化、居住及相關配套服務供能為主。
起步區內的五個舊工廠,將在保留的基礎上改造,建設九號碼頭文化公園、熱電現代藝術公園、昊天工業紀念館。
公交路線
員村站
B11路、夜13路、B15路、B22路、夜27路、夜39路、夜40路、43路、44路、夜52路、53路、137路、218路、239路、243路、261路、278路、517路、541路、547路、548路、550路、56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