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為了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1987年該校原航天工程系將軍工專業實行軍民專業互轉(一個專業同時掛軍民專業兩塊牌子),飛彈結構設計專業同時辦成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同時辦成熱能工程專業、飛行器自動控制專業同時辦成生產過程自動化專業、飛彈制導專業同時辦成電子工程專業。
1995年在航天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飛彈結構設計專業)及供熱通風及空調專業(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的基礎上成立了建築工程系。
1997年增加了給水排水專業。
1999年,飛行器設計專業恢復招生,同年該校建築工程系和數力系的力學專業合併,組建成現在的建築工程學院。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增設了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
2003年,經學校批准學院更名為建築工程學院(航天工程系)。
由於上述情況,因此學院涉及的學科、專業較多,主要有力學、土木工程及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三個學科的部分專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特別是經過該校“211工程”項目建設,學院有了長足的發展。
機構設定
學院設有院綜合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在教學機構設定上,學院按教學實體架構設立了2個實驗中心和6個教研室。即按專業類別設立了土木工程教研室、建築環境與設備教研室、給水排水教研室、固體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以及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建築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本科生教育
學院現設有“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及“飛行器動力工程”等6個本科專業。學院每年承擔面向全校的4門公共基礎課,其中“材料力學”每年34個班,1360名學生;“理論力學”每年34個班1360名學生。“工程力學”每年24個班,1100名學生,“材料力學實驗”每年34個班,1360名學生。
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成效顯著。“十五”期間獲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開出雙語教學課程11門、學院現有CAI課件52門,其中《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多媒體課件獲黑龍江省多媒體課件一等獎,出版專著和教材20]部,學院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0門,其中《材料力學》2005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精品課程。2002年力學實驗中心通過黑龍江省教委雙基評估,2002年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被評為國防特色專業;2005年我院與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及黑龍江省測繪局聯合申報成功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災害預警與工程防禦實驗室,並通過合格評估。2005年力學實驗中心被評為黑龍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力學專業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
自1978年恢復招生以來,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5000多名本科生,350多名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為國防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這裡走出了共和國的飛彈總設計師、最年輕的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走出了數百名專家、教授、司局級以上的領導以及企業家。他們在科研、教學、黨政管理及經營等各種崗位上建功立業。其中,卓有成就的更是數不勝數。截止2006年9月,學院在校本科生1105人,碩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63人。
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三年來一直保持在96%以上,2004年就業率為97.03%、2005年就業率為96.88%、2006年就業率為96.53%。就業單位覆蓋面廣,大部分學生就業單位層次高。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質量反饋調查表明,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專業知識水平、計算機能力、外語套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敬業精神、文明修養、是否願意繼續招聘該校畢業生和對該校學生總體印象等十個方面優良率均在80%以上。
研究生教育
學院現設有“固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結構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人機與環境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等[font]11[/font]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工程”等三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固體力學”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點。“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固體力學”、“工程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3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固體力學”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在學校“211工程”建設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固體力學部分)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得到了國家重點建設的支持。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3人(含博導9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1人;副高職人員25人;中職29人;助教7人。
現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38.82%;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5人,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41.18%;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為80%。,預計到“十一五”末期,我院專任教中的博士化率將達到80%。學院師資隊伍整體結構較合理,發展趨勢良好,優勢比較明顯。
全院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治學嚴謹,教書育人。其中,陳樹華教授入選哈爾濱工程大學十佳示範主講教師,楊在林副教授被評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先進個人,13位教師被評為校優秀主講教師,4位教師被評為學校“三育人”先進個人,4位教師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
辦學成果
近三年來,學院始終立足於國防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承擔了多項國防及地方的科研項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基金項目20餘項,軍品縱向橫向課題,民品橫向課題118項,其中一半以上為“三海一核”領域的科研項目。支配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自然類)二等獎2項;獲省專利6項。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400篇,其中有60餘篇論文在國際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其中,發表在《中國科學》、《力學學報》等權威期刊上的論文50篇,被SCI檢索20篇、EI索引30篇。
學術交流情況
國際交流得到加強。學院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頻繁,近三年有五十餘人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境外合作研究和出國高訪、進修。學院有著較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韓國、日本、德國和香港地區等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與科研合作關係,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成立了大尺度火災熱釋放率實驗室。目前,有2名青年教師已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獲碩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3人。
學院經過二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與學歷結構較合理、研究能力較強的科研隊伍。在斷裂與損傷、變分原理、波動理論、艦船結構可靠性與最佳化、建築及艦船火災技術、水下超高速運動體的理論與套用等的方面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通過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對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