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爾濱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突出代表和顯著標誌。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中央大街步行街確定為保護街路, 1997年6月1日將其改造成全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1998年,中央大街步行街獲得了“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全國青年文明號”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2006年3月又被中央八部委評為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先進單位。2006年4月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6年首屆哈爾濱十大城市名片評選活動中,中央大街被評為哈爾濱的城市名片。2008年評為“哈爾濱十佳名景”。

基本信息

簡介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它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延長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為10.8米寬。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並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保護建築13棟。一條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含括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其含括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多姿,為世上少見。

發展歷史

中央大街始建於1898年,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與哈爾濱建城幾乎同步。當時,清政府被迫同沙皇俄國簽訂了《中俄密約》,提出了橫跨吉林、黑龍江兩省建設直達歐洲大陸的中東鐵路計畫。同年6月,中東鐵路在哈爾濱破土動工,因為有數千名中國築路勞工在這一帶落腳,稱之為“中國大街”。

1904年——1905年,日俄戰爭開始。哈爾濱很快就成了俄軍的後方基地。一時間,大批俄國人先後湧入哈爾濱,在“中國大街”兩側大興土木,開商店、建舞廳、蓋酒吧、設餐館、銀行、藥鋪……英國的呢絨、俄國的毛皮、日本的棉布、德國的藥品、美國的食品、罐頭、瑞士的鐘表等等洋貨雲集。

1925年,中國政府收回了哈爾濱的市政政權,於1928年7月將“中國大街”改稱“中央大街”。

1997年,中央大街正式改建成為全國第一條步行街,成為展示哈爾濱現代文明之窗。

突出特點

歐式建築

中央大街步行街區就是全國第一個開放式、公益型建築藝術博物館,被稱作“匯百年建築風格聚世界藝術精華”的中央大街建築藝術博物館,總占地面積94.05公頃,約1平方公里。中央大街及輔街的保護建築、歷史建築和特色建築為天然展品,對遊人開放。中央大街建築藝術博物館現有歐式、仿歐式建築75棟,各類保護建築36棟,其中中央大街主街17棟。匯集了歐洲15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風格,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18世紀的折衷主義風格和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等在西方建築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流派。這些流派集中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看,在西方也需要數百年才能形成的建築風格,在中央大街卻僅僅用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就形成了,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方石路

中央大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馬路方石路寬10.8米。最具特色的就是整條街由方石鋪成。1924年5月,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並監工,為“中國大街”鋪上了花崗岩石塊,寬度為10沙繩,沙繩是俄制度量單位:1沙繩等於2.134米。鋪路用的方石塊每塊長18厘米、寬10厘米,其形狀大小就像俄式的小麵包一樣,石面呈渾圓型,精巧、密實、光亮、圓潤,在中外道路史上極為罕有。據說,當時的一塊方石價錢相當於一塊銀元。“中國大街”足有1公里長,粗略算下來,整條街大約鋪有方石87萬塊,真可謂是黃金鋪路。

旅遊勝地

“沒有到過中央大街,就不能說來過哈爾濱”。這就是中外遊客對哈爾濱中央大街的評價。中央大街的確是來哈爾濱旅遊觀光者必到之地。百年積澱的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歐陸風情、經久不衰的傳奇故事、流光溢彩的迷人夜色,構成人們心中浪漫、時尚、典雅、高貴的中央大街,也成了哈爾濱人心中永遠迷戀的情結。目前的中央大街已經成為享譽海外的,全國一流的,獨具文化魅力的,集商業、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步行街,為素有“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美譽的哈爾濱增添了一抹新的神韻。

各具特色的中央大街品牌活動,西餐節、狂歡節、婚慶節、服裝節、街頭文化節、新年倒計時……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賓朋。全年日均流量可達30萬人次的中央大街,以她獨特的魅力展示著哈爾濱的迷人風采。

金融、商業中心

中央大街步行街區坐落在哈爾濱市道里區的東部,是道里區經濟文化戰略發展的主要承載者,是哈爾濱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全國知名的中央商城、百盛購物中心、松雷國際商廈、蘇寧電器、沃爾瑪等大型購物商場坐落其中。黑龍江省工商銀行辦公大樓屹立在街頭,各大國有股份銀行的分行也均在街區內設有辦事機構和營業網點。

中央大街街區有各類商戶800餘家,其中主街百餘家,街內精品店鋪林立,入駐眾多世界知名品牌。綜合商場、百貨超市;婚紗攝影店、金店、服裝店、鞋店、書店、藥店、眼鏡店;賓館、飯店、西餐廳;KTV歌廳、酒吧、電影院;銀行、郵局、醫院等門類齊全。

歷史軼事

政協籌備會議會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政協會議的籌備會在這裡召開。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

在194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政協會議籌備會在坐落在中央大街中端的哈爾濱一類保護建築――馬迭爾賓館召開的。期間,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章伯鈞等人下榻馬迭爾賓館,參與了政協籌備會議。現馬迭爾賓館已成為——全國政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爾濱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區管理處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始建於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8年7月改稱為沿襲至今的"中央大街",現在發展成為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她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10.8米寬。被譽稱"哈爾濱第一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獨特的歐式建築,鱗次櫛比的精品商廈,花團錦簇的休閒小區以及異彩紛呈的文化生活,成為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步行街自開通以來日接待遊人20餘萬人次。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遊人如織,更有一番特色,充分體現出旅遊、購物、娛樂、休閒的功能。

匯集歐式風情建築

中央大街雖非哈爾濱市最長的一條街,但卻是涵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有常見的起源於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5棟,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等歐式風格市級保護建築36棟。這些建築體現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使中央大街成為一條建築的藝術長廊。

歐洲風格滿布中央大街的歐式建築,五步一典,十步一觀。在西方建築史上幾百年才形成的建築風格樣式,使得中央大街成為遠東最著名的街道。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在中央大街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涵蓋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為世上少見。

中央大街歷史

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建設城市,來自關內及鄰省的勞工大量湧入哈爾濱,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儘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

由於埠頭區的建立,這裡俄國人的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營雜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築,商業也多為外國人經營,猶如外國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中央大街鋪上了方石。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岩雕鑄,長18厘米寬12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的小麵包,一塊一塊,精精巧巧,密密實實,光光亮亮。路鋪得這樣藝術,在中外建築史上都是少見的。據說當時一塊方石的價格就值一個銀元,一個銀元夠窮人吃一個月的。幾百米的中央大街可謂金子鋪成的路。據有關專家測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塊還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頓時顯得華貴起來,當時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馬迭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也頗有名氣。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法國的香水、德國的藥品、日本的棉布、美國的洋油、瑞士的鐘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國乾鮮果品均有出售,不亞於一個國際商品博覽會。

現在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塊花崗石鋪砌的路面。街道兩側商業、飲食服務網點近200家,形成了門類齊全、服務較為完備的商服中心,特別是近年來,各商家紛紛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業一條街。

1997年,哈爾濱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為步行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