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虎

哈拉虎

“哈拉虎”,因其伴奏樂器而得名。它有別於歌曲、戲劇,也不同於相聲、小品,演唱內容貼近農村生活實際,語言質樸,通俗易懂,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動作滑稽幽默,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演唱藝術,在魯北農村流傳600多年。

基本信息

山東省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86歲的“哈拉虎”表演者菅長志在演出前化裝。民間曲藝“哈拉虎”又稱牛骨子戲,600多年前傳入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並流傳至今。山東省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86歲的“哈拉虎”表演者菅長志在演出前化裝。民間曲藝“哈拉虎”又稱牛骨子戲,600多年前傳入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並流傳至今。

哈拉虎文化遺產名稱:哈拉虎

所屬地區: 山東 · 濱州 · 陽信縣

遺產編號:Ⅳ-31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濱州市陽信縣

遺產級別: 市

概述

陽信縣流坡塢鎮前菅村的民間藝術“哈拉虎”,也叫“哈拉頭”、“牛骨戲”等,以手拿的伴奏樂器而得名,演唱所持樂器有兩種,一種用木頭木板製成,當中鑿成6個格,每格中間鑲6個銅錢,搖動時,銅錢及木頭髮出哈拉哈拉的響聲,故稱“哈拉虎”。

歷史溯源

哈拉虎是由一菅姓舉人於明朝永樂六年,即公元1409年傳入流坡塢前菅村的。哈拉虎的伴奏樂器多為牛骨製成,骨頭上拴幾個鈴鐺,鈴鐺響的同時還敲擊骨頭響。另外還有一件伴奏樂器是用粗大木棍製成,刻製成形似棒槌的頭粗尾細的模樣,然後從粗大的部位挖出六個空格,中間穿嵌銅錢,搖動時銅錢擊打木棒發出哈拉哈拉的響聲。

劇目

演唱哈拉虎的演員多是丑角,語言動作滑稽幽默。演出時演員少則兩人,多則十幾人、幾十人不限,化妝道具簡潔隨意。演唱內容以民間傳說為主,流傳下來的有《饞大嫂》、《饞老婆吃狗》、《大實話》、以及即興表演《見啥唱啥》等傳統劇目。哈拉虎的對白唱腔通俗易懂,有較強的敘述性和詼諧性、諷刺性,表演時讓觀眾在笑聲中得到啟迪,故而深受民眾喜愛。

特點

“哈拉虎”,因其伴奏樂器而得名。它有別於歌曲、戲劇,也不同於相聲小品,演唱內容貼近農村生活實際,語言質樸,通俗易懂,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動

哈拉虎哈拉虎

作滑稽幽默,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演唱藝術,在魯北農村流傳600多年。

哈拉虎的演出一般以敲鑼打鼓開頭,震山的鑼鼓氣勢恢弘、大氣磅礴、懾人魂魄,以吸引更多的人觀看和積極參與。演唱哈拉虎的演員多是丑角,語言動作滑稽幽默。演出時演員少則兩人,多則十幾人、幾十人不限,化妝道具簡潔隨意。演唱內容以民間傳說為主,現在流傳至今的有《饞大嫂》、《饞老婆吃狗》、《大實話》、以及即興表演《見啥唱啥》等傳統劇目。

哈拉虎的對白唱腔通俗易懂,有較強的敘述性和詼諧性、諷刺性,表演時讓觀眾在笑聲中得到啟迪,故而深受民眾喜愛。如《饞大嫂》片段:“千載萬古稀,饞嘴的夫人甚出奇,不怕花錢買嘴吃。千古聖賢咱不表,聽俺表表饞大嫂,家住山東濟寧州,好吃懶做天下少。手又拙,嘴倒巧,離了腥水吃不飽,忽聽那邊賣啥來,慌慌張張往外跑。饞人到街前,一五一十大花錢,抬頭看見燒牛肉,嘴裡發饞實難受,家中無錢買,還有三升大黃豆,淺藍花布六尺六,裁條褲子也不夠,乾脆多換幾斤肉,蘸著蔥蒜吃個夠……”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一個饞嘴婦女的滑稽形象,加上表演,看後聽後讓人忍禁不禁。

現狀

近年來,“哈拉虎”陷入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政協委員通過調研後發現,現今能夠掌握“哈拉虎”演唱技藝的已不足20人,且人員嚴重老化,年齡全部在70歲以上。為確保這一鄉土藝術的傳承,在今年初召開的縣政協全會上,委員們提出了《加大保護力度,儘快解決‘哈拉虎’後繼乏人的問題》的提案,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主要領導批示並責成有關單位採取有效措施。

目前,陽信縣文化部門已經組織專業人員對“哈拉虎”進一步挖掘、整理,並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在農村、學校、社區組織青少年學習掌握“哈拉虎”演唱技藝。

“黨中央,國務院,新農村,定方案,億萬農民都喜歡......。”“三個代表為指導,新農村建設得民願......。”如今,前菅村幾個平均77歲的老年人成立了哈拉虎老年演唱隊,在73歲的傳人菅洪志的教練下,不斷發掘表演傳統劇目,同時也與時俱進,排練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曲目《夕陽紅》《美好未來早實現》等,賦予了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曲藝新的文化內涵。

讓菅洪志擔心的是,如今能表演哈拉虎的人年齡都已過古稀之齡,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位嫡系傳人去世。 據有關資料記載,哈拉虎在全國也幾近失傳, 這一有600年歷史的說唱藝術瑰寶如何傳承實在是讓這些老人們擔憂。 縣裡為了整理保留這一傳統鄉土劇目,派人來整理髮掘了這一劇目,並報請了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入選,但有關部門的重視讓前菅村哈拉虎的傳人們有了信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