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機場

哈密機場

哈密機場是一個中國機場,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原本為軍用機場。哈密機場始建於1934年,現有的哈密軍用機場是1964年在原哈密民航機場的場址上修建的,1964年至1981年曾為軍民合用機場,其規格標準是按當時的軍用機場標準及軍用飛機使用設計,2008年擴建改為軍民合用。哈密是新疆最早設站通航的城市之一,1932年,哈密機場就開闢了上海—新疆—蘇聯到德國柏林的國際航線,抗戰期間,哈密機場成為轉運抗日援華物資的重要通道。1981年停航。2007年的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使這個老機場煥發新生。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哈密機場屬軍民合用機場東距敦煌機場313公里,西距烏魯木齊國際機場514公里。地處吐哈盆地北緣的巴里坤山和喀爾里克山的山前洪積扇平原的中部,海拔高程824米,位於哈密市城東偏北方向,距老市區中心12.5公里,場地開闊,機場淨空條件良好。

​基本資料

名稱:哈密機場

機場類型:軍民合用

服務城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

機場代碼:IATA ICAO ;HMI ZWHM

跑道:長度7874尺 2400米;表面水泥

擴建工程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項目2001年批准立項。工程總投資為1億5千2百多萬元,民航控制用地達1100多畝。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工程是新疆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期間新建或復航的6個支線機場之一,也是新疆距其他省市區最近的機場。哈密機場建成後為軍民合用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可滿足波音737系列飛機的起降要求。

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工程項目於2007年8月7號開工建設,2008年11月20日14時20分校飛成功,2008年12月5日12時05分,由烏魯木齊國際場起飛的機號為B5233(中國南航)的波音737-700飛機試飛成功。2008年12月16日.10:10分,航班號為CZ6687,飛機型號為B-737-700系列飛機成功降落在哈密機場,這標誌著哈密機場成功復航。

復航擴建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自1991年至2000年,因為中國國家機場建設的規劃不斷調整,哈密地區針對國家的規劃提出了多種機場復航項目方案,但這些方案最終也沒能實施。到了2001年,按照國家的審批程式,項目批覆更加嚴格了。從項目建議書到預可行性報告再到可行性報告,無不透著嚴謹與縝密。國家又出台了停止軍民聯航的政策,這與地區軍民聯航的構想背道而馳,為了能夠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哈密機場的立項報告,當時地區計委黨組書記馬義民多次在國家計委交通司鐵航處與處長進行協商匯報。

雖然最終哈密人民的執著得到了國家對哈密機場立項的批覆,但哈密機場復航還是被推後了幾年。最關鍵的是國家對西部支線機場的建設有一個總體規劃,而新疆機場建設也有一個排序,這也是哈密機場復航時間推後了幾年的原因之一。

2004年,復航項目再次出現“波折”,因為哈密地區的不懈努力,哈密機場復航的預可研報告已經通過了國家級專家的評審。可當時哈密機場復航項目和另一個機場建設項目是同時報給國家發改委的,而且據國家發改委的相關人士評價,哈密機場復航項目方案無論從技術資料、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工作的成熟程度而言都應做優先安排,只是考慮到新疆支線機場總體建設排序,才將哈密機場的復航建設項目暫停批覆。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到了2005年,在等待國家發改委批覆期間,2005年12月7日,國家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專程來新疆調研,與自治區人民政府達成了“關於加快新疆民航發展的會議紀要”,明確提出改造復航哈密機場,使支線機場等級滿足B—737系列機型起降需要。這也就是否定了哈密機場先期所做的設計投資7500萬元、能飛就行的建設目標。必須要在7500萬元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倍才能行得通,這就意味著以前所走過的申報程式必須重新再來。

自2005年至2006年,哈密地區發改委的工作人員,對有關哈密機場復航的所有以前的資料按照申報程式要求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至2007年4月28日,各種需要簽字、蓋章的檔案就達160個之多。

2007年4月,哈密機場復航之路完成了最艱難的跑項目階段,轉入設計評審階段,與此同時,地區成立了由哈密地區、新疆機場集團、蘭州軍區空軍三家組成的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工程聯合指揮部,時任哈密地委副書記、行署常務副專員的黃三平任總指揮長,管白櫟為常務副指揮長,肖強、李健任副指揮長。2007年6月,由空軍設計局和新疆建築設計院共同擔綱的哈密機場建設藍本完成,並通過專家初步評審。

2007年9月12日,新到位的哈密地委副書記、行署常務副專員、機場建設總指揮長張文全下達了哈密民用機場開工命令,通過最後評審的哈密民用機場建設終於進行了第一方混凝土的澆注,這標誌著哈密民用機場正式進入了施工階段。由空軍第七總隊承擔的混凝土澆注工作以日均澆注800平方米的速度推進,50多天的時間就完成所有澆注工作,堪稱新疆機場建設史上的奇蹟。2007年11月,機場跑道完工,跑道建設期間,駐地空軍轉場到武威。12月7日,第一架曾轉場到武威的軍用飛機降落在新建成的跑道上。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2008年2月中旬,各項實質性工作全面鋪開,而此時國家專項資金尚未到位。哈密機場建設資金是由國家資金、自治區專項資金、地方自籌資金3塊組成,而國家資金的撥付工作是按全國“一盤棋”的指導思想有計畫實施撥付。施工時,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的資金撥付正在醞釀當中,離實際到位還有一段時間,為此,地區財政局立即從地區財政中拿出1500萬元進行及時“補給”,很短的時間,資金不斷向機場建設專項賬號上聚攏,資金時間差上的快速反映確保了工期的進度,而國家專項資金的到位更夯實了機場建設的根基。

2008年4月,18支建設隊伍、30多個專業、800多人一起開進哈密機場建設工地,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機場建設的最後衝刺。

2008年7月至8月間,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古麗夏提·阿不都卡德爾多次視察機場建設工地。

2008年11月20日,哈密機場舉行復航奠基儀式。

哈密機場復航擴建的16年來,哈密幾屆領導為機場復航不遺餘力。哈密機場復航改擴建工程的實施,標誌著哈密地區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立體交通網路的形成,標誌著哈密地區全方位、全天候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硬體設施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人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哈密機場計畫2013年新建兩個機坪,將跑道加長400米,增至2800米,級別由4C

升至4D,將滿足757機型以下飛機降落。

改擴建後的機場規模為:飛行區等級為4C標準,對現有長2400米、寬50米的跑道實施水泥混凝土澆注;航站區按滿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27萬人次需要設計,新建民航站坪2.76萬平方米,總計4個C類停機位;新建航站樓4875.5平方米,配套建設空管、氣象、導航、通信、供電、供水、消防等一系列輔助設施,機場建成後可滿足B—737系列機型全載起降需要。該項目概算總投資15953萬元。

航班航點

通航後,哈密機場獲準開通的第一批支線機場航線有3條,分別是哈密至烏魯木齊對開、哈密至庫爾勒對開、哈密至敦煌對開。2009年將有望開通哈密至蘭州對開、哈密至西安對開及烏魯木齊———經停哈密———廣州(包機)。

2012年冬春季航班時刻表

(有效期2012-10-30到2013-03-30)

航班號 航空公司 起點 終點 起飛時刻 到達時刻 班期
CZ6689 南方航空公司 烏魯木齊 哈密 08:45 09:50 124567
CZ6318 南方航空公司 烏魯木齊 哈密 14:15 15:20 3 7
CZ6690 南方航空公司 哈密 烏魯木齊 10:45 11:45 1234567
CZ6317 南方航空公司 哈密 烏魯木齊 12:10 13:15 3 7
CZ6317 南方航空公司 鄭州 哈密 08:00 11:20 3 7
CZ6318 南方航空公司 哈密 鄭州 16:10 19:00 3 7
哈密機場哈密機場

2013年8月27日,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執飛的北京—哈密—庫爾勒往

返航線將正式首航,執飛機型為波音737,每周飛行3班(周二、周四、周日),航班號為CA1267/8,北京起飛時間為07:30,哈密起飛時間為11:45,庫爾勒到達時間為13:15,庫爾勒起飛時間為14:00,哈密起飛時間為16:10,北京到達時間為18:50。開航機票半價起售。

新疆機場集團哈密機場總經理 陳軍介紹:這一航線的開通增大了哈密的人流、物流的發展,同時對哈密機場來說也提出了更多的標準和要求,我們將努力提升哈密機場的服務水平,為哈密社會的老百姓、為航空公司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哈密機場是進疆航路第一空港,北京—哈密—庫爾勒往返航線開通後,哈密出疆航線將達到3條,疆內航線3條,每周往返航班達到27個,極大地滿足哈密各族民眾出行的需要,也將助力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機場代碼

哈密機場三字碼:HMI

哈密機場四字碼:ZWH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