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哈佛幸福課》內容簡介:“幸福是什麼”是一個人類社會中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常識和滿書架的自助類書籍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工作、積累財富、經營婚姻、養育子女、健康飲食,我們就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只是關於幸福的錯覺,你作何感想?
這個人就是人稱“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
作者關於幸福最鮮明的觀點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可以預見未來,因此,人類也就有了區別於其他所有動物的幸福感;但是,人類對於未來自己的情感預期,往往和實際有著很大的“預測偏差”。書中列舉了大量怪誕的實驗,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你以為中大獎可以讓你幸福無比,被解僱會讓你一蹶不振,但事實上,中獎的幸福感遠沒有你預期的那樣強烈持久,被解僱的失落感也遠沒有你想像的那么痛苦。我們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幸福基礎值”,生活中的成就與挫折,往往只是短暫地改變我們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們就會回歸自己的“幸福基礎值”。
那么,如何才能撞上幸福呢?吉爾伯特認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擁有自主的選擇權,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們應當“智慧地購買”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礎值”。
作品目錄
關於本書,他們這樣評價…… … VII
專家導讀一 / 你撞上你的幸福了嗎? … XIII
專家導讀二 / 幸福:心理學、經濟學和哲學 … XVI
專家導讀三 / 我們為什麼還沒幸福? …XIX
專家導讀四 / 幸福指數與幸福經濟 … XXIII
序言 / 科學地解讀幸福 … XXVI
第一部分 || 夢想的幸福
第一章 / 通往幸福未來的思考之旅 … 3
只有人類可以創造未來…7
你的未來是什麼樣子…11
學習活在當下 … 17
人們為什麼會推遲享用免費大餐?… 18
控制未來能帶給我們幸福感 … 21
關於幸福的作戰計畫 … 25
第二部分 || 幸福是什麼
第二章 / 幸福的相對論 … 29
追求幸福是人類行為的根本動機 … 33
哲學家眼中的幸福 … 37
言不由衷的偽幸福 … 40
每個人眼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 41
記憶是人生體驗的濃縮版 … 42
幸福的魔力 … 44
戴著有色眼鏡看到的幸福 … 48
相對而言的幸福感 … 52
揭開幸福的神秘面紗 … 56
第三章 / 測測你的幸福感 … 57
被誤讀的情感體驗 … 60
你幸福了嗎? … 63
測量情感體驗的3個科學法則 … 67
至關重要的幸福感 … 74
第三部分 || 想像力的雙重身份——魔術師與冒失鬼
第四章 / 想像出來的幸福 … 79
你的記憶可信嗎?… 84
大腦是最偉大的魔術師 … 87
從唯實主義到唯心主義 … 90
大腦是天才的造假者 … 92
富人並不像你想的那樣幸福 … 95
第五章 / 幸福的細節 … 103
存在的與缺失的,我們更容易忽略後者 … 106
想像力的細節缺失 … 109
今天得到19美元與明天得到20美元,你更期待哪個?… 113
自作主張的想像力 … 117
第四部分 || 未來的幸福
第六章 / 未來的現實枷鎖 … 121
有著現實影子的未來… 124
被現在改寫了的過去… 125
當現實照進未來… 126
神奇的預感能力… 129
跟隨預感作對選擇… 133
盒子裡的未來… 134
第七章 / 相比較而言的幸福 … 139
空間維度上的幸福與時間維度上的幸福… 142
想像的終點,不會距離起點太遠… 147
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拿現在與過去作比較?… 150
並列的多種選擇為什麼更讓我們頭疼?… 154
在買主和賣主眼中,同一件商品的估價差別很大… 156
無法消除的厚今主義… 159
第五部分 || 幸福的技術
第八章 / 偏好與現實的博弈 … 163
找針的遊戲… 168
是銀行還是河岸?… 170
人們對屬於自己的東西評價更高… 173
生理與心理的自我平衡… 175
選擇的藝術 … 177
雙重標準下的選擇行為 … 181
第九章 / 對現實的心理免疫 … 187
關於悔恨的理論 … 191
小傷害比大傷害更不容易平復 … 197
自由不見得是一種幸福 … 200
無知是一種幸福 … 202
預測是不可靠的 … 207
第六部分 || 幸福其實很簡單
第十章 / 我們一犯再犯的錯誤 … 211
為什麼我總排在最慢的隊伍中 … 214
結局決定一切 … 219
記憶總會低估或高估我們的幸福度 … 223
第十一章 / 幸福的真諦 … 229
關於幸福的傳統智慧 … 233
預測未來的正確方法 … 241
依據他人的經驗作出的預測要準確得多 … 243
追求個性讓我們固執己見 … 247
幸福就在你的鼻子底下 … 251
後記 / 幸福沒有計算公式 … 253
作者簡介
丹尼爾·吉爾伯特,社會心理學家,在哈佛大學他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幸福教授”,這是因為他領導著一個研究人類幸福本質的“社會認知與情感實驗室”。他提出了“預測偏差理論”,被認為是世界上幸福研究領域的最具影響力和最權威的學者之一,他的教研工作曾為他贏得眾多獎項,其中包括由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青年心理學家傑出貢獻獎”。2002年,他被《個性與心理學雜誌》評為“當代50位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心理學家”之一;2003年,他的研究論文被《心理學探究》雜誌評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4部現代經典著作”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經常被刊登在《紐約時報》、《福布斯》、《理財》、《紐約客》、《華爾街日報》、《今日心理學》等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