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亦琦

哈亦琦

哈亦琦,男,1954年生,北京市人,回族。10歲隨父哈魁明學習家傳風箏技藝,兼習油畫、中國畫,是哈氏風箏第四代傳人。現任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北京一級民間工藝大師。

風箏哈傳人

哈亦琦,男,1954年生,北京市人,回族。10歲隨父哈魁明學習家傳風箏技藝,兼習油畫中國畫,是哈氏風箏第四代傳人。現任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北京一級民間工藝大師。
作品《鳳蝶》獲1982年北京市工藝美術二等獎;
1983年5月19日獲美國“舊金山國際風箏比賽大會”特別獎。
1986年5月與其父合著《中國哈氏風箏》一書在香港出版。
1998年7月15日作品《百米龍頭蜈蚣》1998年獲荷蘭國際風箏比賽金獎;
2002年作品《喜慶》獲北京“美術、攝影、書法、民間藝術新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並先後在香港、韓國、芬蘭、比利時、克羅地亞、希臘、英國等地舉辦中國哈氏風箏展覽。
2005年還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
2005年,他榮獲北京市第二屆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哈氏風箏

哈氏風箏是北京風箏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於清朝末年,迄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的歷史,歷經四代傳人。第一代傳人哈國梁(1828-1903),最初以扎制燈籠為生,後因喜愛放風箏開始躉售別人的風箏,並自學風箏的扎制方法,從而奠定了哈氏風箏的基礎。
第二代傳人哈國梁之子哈長英(1867-1946),製作風箏技藝高超,扎制的蜻蜓、蝴蝶、仙鶴、花鳳等四件風箏作品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獎,自此哈氏風箏名聲大振。當時北京街市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進北京,逛廠甸,玻璃琉璃大沙燕兒。”“大沙燕兒”就特指哈家的瘦沙燕風箏。哈長英制定了各種哈氏風箏骨架的規格比例標準,為哈氏風箏後期各類型、多樣化地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還從工藝上對哈氏風箏進行改良,使其在放飛性能上大有突破。
哈氏風箏第三代傳人哈魁明(1916-1993),幼時便隨其父哈長英學習風箏技藝,不但全面地掌握了風箏製作中的“扎”、“糊”、“繪”、“放”四門技藝,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風”和“線”兩者的重要性,將哈氏風箏的技藝體系發展為“六技”。哈魁明一生醉心於風箏藝術,他通過自己的研究與實踐,寫出了大量風箏扎制的技藝要訣,記錄了與之相關的各類民俗,繪製了百餘幅風箏圖譜,對哈氏風箏技法進行了理論性的總結,並且豐富和完善了哈氏風箏的藝術文化內涵。

代表作品

哈氏風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