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吸菸,飲酒,電離輻射,營養缺乏(如缺鐵,缺乏維生素C等),EB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反流性食管炎,DNA修復系統的基因缺陷,職業暴露,如從事職業暴露於石棉、化學溶劑、多環芳烴、鎳金屬提煉、異丙醇生產、硫酸、木屑及從事皮革行業生產,都可能成為促癌因素。
臨床表現
1. 吞咽疼痛
喉咽部異物感,吞咽疼痛或進行性吞咽困難。咽後壁癌侵犯喉咽腔或侵犯食管入口時可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合併頸段食管癌時更明顯。
2. 聲嘶
腫瘤侵犯喉部,累及聲帶;或侵犯聲門旁間隙;或侵犯喉返神經時均可出現聲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3.咳嗽或嗆咳
可因聲帶麻痹、喉咽組織水腫或腫瘤阻塞,吞咽時涎或食物可誤入氣管引起嗆咳,嚴重時可發生吸入性肺炎。腫瘤組織壞死或潰瘍時常出現痰中帶血。
4. 頸部腫塊
約1/3的患者以頸部腫塊為首發症狀就診。腫塊通常位於中頸或下頸部,多為單側,少數為雙側。腫塊質硬,無痛,且逐漸增大。
5. 惡病質
咽後壁癌晚期,患者常有貧血、消瘦、衰竭等惡病質表現。腫瘤侵犯頸部大血管時可發生嚴重出血。
檢查
1.頸部檢查
觀察喉外形,注意有無喉體增大或不對稱,然後將喉體對著頸椎左右移動,了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無軟墊樣感覺。喉周圍觸診了解喉、氣管旁有無腫塊,甲狀腺是否腫大。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喉咽癌常有一側或兩側中、下頸深淋巴結腫大,且質硬、固定。
2.喉咽部檢查
常規行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注意觀察喉咽後壁等處有無菜花樣或潰瘍新生物。
3.食管檢查
下咽癌多合併有食管癌(20%~25%),患有下咽癌的患者常規行食管檢查,了解有無合併食管癌。
4.影像學檢查
(1)常規X線檢查:喉及頸側位X線攝片可觀察喉內及椎前軟組織。喉如受侵犯可見聲帶和室帶變形。喉室消失,會厭及杓狀軟骨變形,甲狀軟骨向外移位。
(2)喉咽、喉X線體層攝片:可觀察梨狀窩。了解腫瘤喉內浸潤的程度。
(3)喉咽、食管X線造影:用碘油或鋇劑作X線對比造影觀察梨狀窩、食管有無充盈缺損,鋇劑是否通過緩慢、變細等,以了解腫瘤的範圍。
5.CT及MRI檢查
CT顯示腫瘤侵犯的程度及範圍好,並能發現臨床難發現的早期頸淋巴結轉移。MRI可立體觀察腫瘤侵犯的範圍,區分腫瘤與其他軟組織影,了解腫瘤與周圍血管的關係,有無頸淋巴結轉移等。
6.細胞學檢查
頸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轉移癌,有利於及時尋找和發現原發病灶。
7.病理檢查
是腫瘤確診的依據。一旦發現喉咽病變應及時活檢。
診斷
凡年齡>40歲,長期咽部異物感或吞咽疼痛,尤其伴頸淋巴結腫大,需要常規檢查喉咽部,必要時行X線攝片、CT、MRI檢查。病理檢查是咽後壁癌確診的依據。
治療
用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早期咽後壁癌可單純放療或單純手術。Ⅲ及Ⅳ期患者應採用綜合治療。
手術可一期切除咽後壁癌並整復下咽缺損,T1、T2期和經選擇的T3、T4期腫瘤患者可保留喉功能。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套用局部黏膜牽拉縫合、裂層皮片、胸大肌肌皮瓣、喉氣管黏膜瓣、胃、結腸等方法和材料可重建咽-食管通道。
預後
下咽位置隱蔽,臨床發現時多已達晚期,預後較差。一旦出現淋巴結轉移,根治機會將下降30%~50%。採取綜合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到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