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和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具有清熱透表之功效。主治溫病表里俱熱,時有汗出,舌苔白,脈浮滑者。症見發熱,汗出不徹,口渴,脈浮而滑。

歌訣

和解湯用生石膏,蟬蛻連翹善解表;甘草加用生芍藥,表里兩解功效高。

組成

連翹五錢(15g),蟬退(去足土)二錢(6g),生石膏(搗細)六錢(18g),生杭芍五錢(15g),甘草一錢(3g)。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功用

清熱透表。

主治

溫病表里俱熱,時有汗出,舌苔白,脈浮滑者。

方義

連翹、蟬蛻辛涼透達表熱;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氣分之里熱;白芍養血斂陰;甘草調和諸藥。五藥相合,清熱斂陰,辛涼透表。

運用

本方以發熱,汗出不徹,口渴,脈浮而滑為診斷要點。

加減化裁

若脈浮滑而兼有洪象者,生石膏當用一兩。

附方

名稱:和解湯

組成:升麻、桔梗、荊芥、葛根、川芎、甘草、防風、羌活

用法:水一鍾半,加生薑三片,煎五分服

主治:痘一二日毒未出時,或為風寒阻隔,氣粗熱盛,身發戰而肚腹急疼,將內潰者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名稱:和解湯

組成:羌活、防風、人參各一錢,川芎、乾葛、升麻、甘草各五分,芍藥、荊芥各三分

用法:上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治:感寒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

出處:《誠書》卷十四

功用:解表和中

名稱:和解湯

組成:升麻、乾葛、白芍各一錢,川芎、防風、人參各七分,甘草二分

用法:生薑為引,水煎,熱服

主治:痘症初熱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

功用:發表解毒

名稱:和解湯

組成:柴胡12g,半夏10g,黨參6g,黃芩12g,防己12g,黃芪12g,白朮12g,生薑3片,紅棗3枚,竹葉6g,燈芯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

出處:《內蒙古中醫藥》

名稱:和解湯

組成:柴胡12g,白芍9g,枳實6g,大黃6g,黃芩9g,半夏9g,生薑15g,大棗4枚,金錢草24g,滑石12g,雞內金12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二次服

主治:慢性膽囊炎

出處:《岳美中經驗方》

功用:和解少陽,瀉下熱結

名稱:和解湯

組成:人參、桂枝各一錢,芍藥(酒炒)七分,茯苓七分,乾薑五分,蒼朮七分,甘草一分

用法:加生薑,水煎服

主治:發熱、惡寒、惡風,食味不宜,小便短少

出處:《醫方問余》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醫學衷中參西錄》:“和解湯,治溫病表里俱熱,時有汗出,舌苔白,脈浮滑者。連翹五錢,蟬蛻(去足土)二錢,生石膏(捧細)六錢,生杭芍五錢,甘草一錢。若脈浮滑,而兼有洪象者,生石膏當用一兩。”

方論選錄

《張錫純方歌訣》:“和解湯仍寒解同,去知加芍人方中。只因汗出舌苔白,表里俱存熱氣沖。治溫病表里俱熱,時有汗出,舌苔白,脈浮滑者。連翹五錢,蟬蛻(去足土)二錢,生石膏(搗細)六錢,生杭芍五錢,甘草一錢。若脈浮滑,而兼有洪象者,生石膏當用至一兩。崧樵按:和解湯即寒解渴中去知母加白芍,雖同是麥里皆熱,而有輕重之分。前方知母用至八錢者以其舌苔欲黃內熱熾也。本方去知母改用生芍者以其苔白汗自出,熱勢已挫不宜更用大寒藥也。且本方脈浮滑、非若前方之洪滑而渴也。此中訊息全在辯證施治,不可不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