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處和布克賽爾縣境北部谷地中央,隸屬和布克賽爾縣,是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東與莫特格鄉規德格村相接,西到烏蘇尕,南起阿德爾格山,北到莫特格鄉磚廠,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6.7公里,總面積44.2平方公里;
和布克賽爾鎮成立於1977年,現轄84個駐鎮單位、3個社區和1個鎮衛生院,有居民3385戶,11036人,是由蒙、漢、哈(三個民族為主)、維吾爾、柯爾克孜等17個民族構成,蒙、漢族居民中多信仰佛教,哈、維吾爾、回族居民中多信仰伊斯蘭教。
和布克賽爾鎮黨委、人民政府駐地在賽爾南街13號。
名稱由來
“和布克賽爾”名字是由鎮境內和布克河與賽爾山而得名。“和布克”蒙語為“梅花鹿”,相傳很久以前,有人在和布克河上游樹林中看到梅花鹿,因而得名。
“賽爾”蒙語為“馬背”,因山形似馬背而得名。和布克賽爾鎮平均海拔1291.6米 ,境內無任何工業污染,晴天時萬里無雲,陽光明媚,因地處谷地,四面環山,氣候冬暖夏涼,7月平均氣溫18.8℃ ,適合夏季避暑,是全疆有名的納涼勝地。在先秦時期是塞種人的遊牧地。宋朝時屬西遼汗國,稱為霍勃(火孛),是歷史文獻上出現最早的該地地名。
歷史沿革
元末,該地屬斡亦剌四部之一的土爾扈特部的遊牧地,稱霍博克薩里。1757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該地屬塔爾巴哈台大臣管轄。
民國4年(1915)在和什托洛蓋設縣佐,屬塔城道。
民國18年(1929)將該縣佐改為和什托洛蓋設治局。
民國31年改名為和豐設治局,民國33年(1944)升格為和豐縣,並從和什托洛蓋遷往和布克賽爾。隸屬塔城專區。
1954年9月10日成立了縣級的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廢除了“和豐”舊名,恢復“和布克賽爾”原名。
1955年改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968年後隸屬塔城地區
政府工作
近年來,和布克賽爾鎮黨委一班人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著眼於城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為主線,以創建自治區文明單位和平安鎮、平安社區建設為載體,帶領城鎮居民為早日實現小康目標而努力工作。
2006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643元。鎮黨委先後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和“五好文明家庭”等的創評活動。十星級文明戶1471戶,評出五好文明家庭350戶。通過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在整個社區形成了比文明禮貌、比衛生整潔、比美化綠化、人人爭當文明居民、戶戶爭創文明家庭的良好風氣。
城鎮面貌
大力發展城鎮建設,城鎮面貌有了巨大變化,城區道路寬闊衛生,座座辦公、居民樓拔地而起,大街小巷全部架設了照明路燈,電話、寬頻業務走進居民家中,縣鎮社區三級衛生醫療機構健全,醫療隊伍專業水平強,醫療服務質量高,城鎮植樹造林綠化面積以每年200畝的速度遞增,居民的生活醫療條件和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大力支持和發展現有的交通運輸業、酒業、農機汽車修理、糧油食品飼料加工、電力、屠宰、飼養、建築、木器加工、鐵器加工、印刷、縫紉、民族手工針織、駝毛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皮革製作等集體、個體企業;商業發展迅速,超市、飲食、服務網點遍布大街小巷。交通便利, 318省道橫穿境內,距217國道40公里,柏油公路通往各鄉場鎮。
礦產資源
和布克賽爾縣這片神奇的土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初步探明的有:煤、石鹽、石膏、粘土、蛇紋岩、鉻、金、鐵、銅、鈾、石油等20種礦產,礦產地共65處。上述礦產中正被開發利用的不煤、石鹽、膨潤土、石油、鉻、鐵等8種。和布克賽爾縣的優勢礦產主要是煤、石鹽、膨潤土、石油。
煤炭資源是和布克賽爾縣的主要能源礦產,分布於本縣中部和什托洛蓋盆地和南部準噶爾盆地西北緣烏爾禾——夏孜蓋以南中新生代陷下的盆地中。開發利用的煤炭資源分布於白楊河——和什托洛蓋——庫化鐵布克一帶。和布克賽爾縣鹽礦主要分布在準噶爾盆地的西北部,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固態湖鹽以上部鹽殼及湖鹽礦層賦存。液相礦床以表面滷水及晶間滷水賦存,伴生有鉀、硼、鎂等。
和布克賽爾縣夏孜蓋西南經新疆石油局1992年12月勘探發現,到1997年8月底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1億噸,屬於整裝億噸級油氣田。1995年3月進行了開民試驗,1996年投入正式開民。到1997年8月底累計鑽井113口,新井投產109口,日暗原油3000噸,年內原油生產能力達到110萬噸。
除上述優勢礦產外,和布克賽爾縣境內還有芒硝、石英砂等潛在優勢礦產。
名勝古蹟
和布克賽爾美麗富饒,山川秀麗,景色迷人。雄偉的噻爾山像座
色彩斑斕的巨大屏圍,和步克河、白楊河靜靜地流淌,阿吾斯奇夏牧場,群山環抱,鬱鬱蔥蔥,水草豐美,松樹溝避暑勝地,高山流水,蒼松翠柏,風光旖旎。縣境內有阿爾格勒氣泉、魔鬼城、戈壁綠坪、阿吾斯奇等名勝古蹟。
1771年土爾扈恃人在首領渥巴錫及策伯克多爾古的率領下,歷經千山萬水,克服艱難限阻,輾轉回歸祖國,完成二十世紀人類歷史最後一次長途遷徙。200多年來,回歸的蒙古人民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和布克賽爾縣草原文明。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來 ,自治縣依託資源、地緣優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優勢資源戰略,加快推進了現代農牧業發展,初步開成了以原鹽 、煤炭、建材、化工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文化旅遊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已形成“北牧、中工、南農”的產業格局。
2006年,全縣完成縣內生產總值6.27億元,增長21.2%,其中,一產增加值1.64億元、二產增加值2.64億元,三產增加值1.99億元,一、二、三產比重為26:42:3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7億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5.54億元,同比增長79.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比2005年增加311元,達到3570元。
展望未來,和布克賽爾人將繼續發揚“依託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團結求實拼搏,勇於爭創第一”的和布克賽爾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和布克賽爾這顆準噶爾盆地上的明珠更加燦爛,更加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