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呼和浩特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始建於1931年,時名為綏遠省私立正風中學。1954年調整為呼市第四中學。1981年創辦職業高中班,1987年獨立設校,易名為呼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並建立了附屬呼市實驗幼稚園及呼和浩特市幼兒教師進修學校。1991年被國家教委認定為首批省級重點職業高中,並榮獲“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被選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高中委員會理事校; 1996年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並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改名為呼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8年、1999年先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和“教育先進集體”稱號。2000年經教育部複查再次認定我校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1年被呼市人民政府授予“職業教育發展20年先進單位”。2002年7月,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授予我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師資力量
學校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經驗豐富,社會效益顯著。我校面向市場,從辦學體制,專業建設、課程設定等方面加大教育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建立起集職業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呼市實驗幼稚園系一類甲級幼稚園,為幼兒師範專業的實習基地和全市幼教研究基地;呼市幼兒教師進修學校被評為自治區達標教師進修學校,年培訓幼教學員近千人次;堅持學歷、教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實行長短結合,對部分下崗工人提供再就業技術培訓。我校堅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主動地為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服務,培養出近萬名合格畢業生。辦學有特點,專業有特色,學生有特長,成材有希望——這已成為二職中專的辦學宗旨和社會評價。
辦學特色
學校努力做到教學、管理、設施三位一體,促使學校步入依法治教、從嚴治校、求真務實、誠信為本的發展軌道。我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不斷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實施“嚴、緊、細、實”的全程目標管理,進行全員量化考核,突出公開、公正、公平、及時、認真、準確,最大程度地調動廣大教職工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向科學管理要質量,向深化改革要效益。通過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採取“樹旗子、結對子、引路子、壓擔子、搭台子”等措施,樹立師德形象,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現已基本建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專業配套,結構合理,基本穩定的師資隊伍。其突出代表有:音樂特級教師馮愛群系自治區教學能手,曾兩度在全國業餘歌手大獎賽美聲唱法組獲獎;蒙古族教師包海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語文教學能手崔梅玲著有小博士作文寶庫《作文步步高》。
學校堅持“以德立校、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實施“全程、全員、全方位”的德育運行機制,實行由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輔導督促、任課教師密切配合的德育管理機制,開展“三學”(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處事)和“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求知學藝成都氛圍;通過演講、看錄像、學雷鋒、值周服務、軍訓、青年志願者服務、參觀訪問、知識競賽等活動。重點開展文明養成、職業道德、就業指導、心理健康、創新立業5個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為中心的入學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我校被評為呼市健康教育示範校。我校以提高兩代人素質為宗旨,開辦了家長學校,學入入校其家長也即成為家長學校學員。通過家教知識講座、校長接待日、家長開放日、問卷調查、教子有方家長現身說法等形式,進入人才觀教育,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子的方法,促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校基層黨校積極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職高生頭腦,被評為市級標兵基層黨校。校外有托縣河會坪美術專業“黃河寫生”實習基地、玉泉區武裝部女子高炮營軍民共建基地、清水河縣韭菜莊扶貧支教等德育基地。我校系《職業技術教育》雜誌社記者站。學生多次組隊參加全市大型慶典活動,內蒙古自治區50年大慶、全區那達幕大會、第三屆昭君文化節、歡慶入世及申奧成功等場合都會展現二職學生的矯健舞姿和優雅風采。“勤奮、求實、文明、健美”的校風正在發揚光大。
學校在加強常規性管理的基礎上,開展“四課”(備課、聽課、說課、評課)的教研活動,舉辦教師基本功技能匯報表演、評選教學能手、“一幫一,老帶新”活動、學生評議教師教學水平活動,並總結出“第一課堂打好基礎,第二課堂培養特長”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演練為主線、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旨,大小課相結合、課內外相補充”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構建“厚基礎、強技能、寬專業、活模組”的課程體系,促使教學工作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對文化課加強語、數、外主三科的教學工作;對專業課增添實用性操作和前沿科學信息量;對所有專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大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力度,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培訓、製作、教學實驗工作;學校被評為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