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集

周集

周集鄉地處沭陽縣東南,南界張圩鄉,西連塘溝鎮,北與馬廠、沂濤兩鎮接壤,東與漣水縣隔河相望。總面積4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共2.86萬口人,3.8萬畝耕地。境內一馬平川,地勢平坦,平均海拔7.5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一、基礎設施 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全鄉水泥路、柏油路共55公里,交通路網已經織成。西離京滬高速15公里、205國道20公里,東與淮連一級公路相通,北與307省道相接,黃河泄洪之道——著名的六塘河從其東南流過,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 通訊發達,信息通暢。郵政國內國際業務服務種類齊全。移動、聯通、小靈通通訊網路復蓋全鄉,程控電話裝機10000門,可直撥世界各地。 電力充足,供電可靠。全鄉電網遍布,總供電能力5600千伏安。 教育衛生醫療保健機構齊全。擁有醫院一所、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5個;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9所,初級中學1所,幼稚園10所。醫療衛生實行一體化規範管理,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農民參保率98%。各學校硬體設施完備,達到“六有”,教育實行電化教學。教育、教學、衛生、醫療保健水平逐年提高。 二、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質地優良。美麗的六塘河流經本鄉綿延20公里,東去奔流入海。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鄉人民全部飲用甘甜的自來水,無氟無污染。楊木資源豐富,全鄉楊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 三、旅遊資源 周集鄉是革命根據地,是曾經用鮮血染紅戰旗的鄉鎮。這裡雖無桂林山水之靈氣,也無蓬萊仙境之神氣,但該鄉刻意打造的“綠色田園,生態家園”卻增添了另一番景象,漫步其中,其樂無窮。又因在抗戰期間,新四軍淮海軍分區指揮中心和淮海專員公署曾設在周集鄉的小胡莊村,留下過劉少奇、陳毅、金明、黃克誠、張愛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戰鬥的足跡,這裡,曾是播撒蘇北革命火種的策源地,這裡,更是人們旅遊懷舊、感受革命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理想紅色旅遊勝地。著名的《淮海報》就在周集鄉誕生。1943年,沭陽縣實驗國小在謝河村東南莊創辦。 四、工業成就 通過招商引資,周集鄉的工業實現了零的突破。2003年,9個企業在該鄉落戶,其中投資400萬元的新新衛生用品廠落戶在縣工業開發區,結束了周集鄉在縣開發區沒有項目的歷史。2004年,該鄉又有11個企業紮根周集,另有蘇州客商投資1800萬元興辦的江蘇星火壓力容器廠在縣開發區建成投產,該廠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鍋爐達到了國級B級標準,填補了宿遷市的空白。2005年,由靖江老闆包其芹女士投資2600萬元興辦的沭陽鼎佳塑業有限公司,實現當年興建,當年達效。該廠生產的塑鋼護欄,以其美觀、價廉、耐用等優點成了市場的搶手貨,產品供不應求。除此之外,該鄉農民唐金山、孫林懷、徐勤東等分別創辦的南陽肉聯廠、林懷肉聯廠、宏運肉聯廠等投資額均超過了百萬元,生豬貨源涉及到遼寧、吉林等8個省市,造就了生豬經濟人300多人,產品遠銷上海、南京、合肥、蘇州等大中城市,成為周集鄉經濟發展的極大亮點。2006年,周集鄉招商引資又譜新篇,投資1100萬元的沭陽通達通訊器材有限公司順利在縣開發區落戶。在周集境內,投資500萬元的宿遷康友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的潤年華玩具廠以其驚人的建設速度,全都投入生產。2007年,周集鄉又引進項目9個,協定引資額達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000萬元,其中有3個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落戶周集。由連雲港尹紅桃投資500萬元興建的宿遷沭連複合肥廠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機器設備即將安裝。由浙江客商王良泛先生投資興辦的沭陽旺平機電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5畝,總投資1000萬元,年可實現產值8000萬元,用工60餘人。主要生產圓鋼、角鋼、機電配件等產品

基礎設施

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全鄉水泥路、柏油路共55公里,交通路網已經織成。西離京滬高速15公里、205國道20公里,東與淮連一級公路相通,北與307省道相接,黃河泄洪之道——著名的六塘河從其東南流過,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

通訊發達,信息通暢。郵政國內國際業務服務種類齊全。移動、聯通、小靈通通訊網路復蓋全鄉,程控電話裝機10000門,可直撥世界各地。

電力充足,供電可靠。全鄉電網遍布,總供電能力5600千伏安。

教育衛生醫療保健機構齊全。擁有醫院一所、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5個;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9所,初級中學1所,幼稚園10所。醫療衛生實行一體化規範管理,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農民參保率98%。各學校硬體設施完備,達到“六有”,教育實行電化教學。教育、教學、衛生、醫療保健水平逐年提高。

旅遊資源

周集鄉是革命根據地,是曾經用鮮血染紅戰旗的鄉鎮。這裡雖無桂林山水之靈氣,也無蓬萊仙境之神氣,但該鄉刻意打造的“綠色田園,生態家園”卻增添了另一番景象,漫步其中,其樂無窮。又因在抗戰期間,新四軍淮海軍分區指揮中心和淮海專員公署曾設在周集鄉的小胡莊村,留下過劉少奇、陳毅、金明、黃克誠、張愛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戰鬥的足跡,這裡,曾是播撒蘇北革命火種的策源地,這裡,更是人們旅遊懷舊、感受革命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理想紅色旅遊勝地。著名的《淮海報》就在周集鄉誕生。1943年,沭陽縣實驗國小在謝河村東南莊創辦。

工業成就

通過招商引資,周集鄉的工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2003年,9家企業在該鄉落戶,其中投資400萬元的新新衛生用品廠落戶在縣工業開發區,結束了周集鄉在縣開發區沒有項目的歷史。

2004年,該鄉又有11家企業紮根周集,另有蘇州客商投資1800萬元興辦的江蘇星火壓力容器廠在縣開發區建成投產,該廠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鍋爐達到了國級B級標準,填補了宿遷市的空白。

2005年,由靖江老闆包其芹女士投資2600萬元興辦的沭陽鼎佳塑業有限公司,實現當年興建,當年達效。該廠生產的塑鋼護欄,以其美觀、價廉、耐用等優點成了市場的搶手貨,產品供不應求。除此之外,該鄉農民唐金山、孫林懷、徐勤東等分別創辦的南陽肉聯廠、林懷肉聯廠、宏運肉聯廠等投資額均超過了百萬元,生豬貨源涉及到遼寧、吉林等8個省市,造就了生豬經濟人300多人,產品遠銷上海、南京、合肥、蘇州等大中城市,成為周集鄉經濟發展的極大亮點。

2006年,周集鄉招商引資又譜新篇,投資1100萬元的沭陽通達通訊器材有限公司順利在縣開發區落戶。在周集境內,投資500萬元的宿遷康友有限公司、投資120萬元的潤年華玩具廠以其驚人的建設速度,全都投入生產。

2007年,周集鄉又引進項目9個,協定引資額達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000萬元,其中有3個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落戶周集。由連雲港尹紅桃投資500萬元興建的宿遷沭連複合肥廠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機器設備即將安裝。

由浙江客商王良泛先生投資興辦的沭陽旺平機電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5畝,總投資1000萬元,年可實現產值8000萬元,用工60餘人。主要生產圓鋼、角鋼、機電配件等產品,目前已經投入生產。招商引資,不僅使周集鄉在全縣樹立了形象,而且激活了周集社會的每個細胞,形成了經濟發展的互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鄉政府鄭重承諾,在不違背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可以採取一些更加靈活的措施發展地方經濟。鄉政府將按照客商要求,負責協調各有關部門辦理一切必要的生產經營手續,並積極為客商協調各方面關係,提供安心創業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對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鄉政府出面協調土地徵用手續,幫助企業順利在縣經濟開發區落戶。

農業狀況

該鄉在農業經濟發展布局上力爭調統,在結構上力爭調新,在品種上力爭調優,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建立一個無公害蘑菇種植基地,共落實面積1.5萬畝,“盛雪”牌無公害蘑菇受到國家認證,特色產業面積2250畝,被山東九發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定為該公司的發展基地。

霍邱縣周集(全國最大的鐵礦所在地)

周集鎮地處霍邱縣西北,隸屬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東接王截流鄉,西連臨水鎮,南與范橋、馮井兩鎮接壤,北與穎上縣隔河相望。總面積175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共8.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78964人,常用耕地面積4228.7公頃。鎮區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環境優美,是集商貿、安居為一體的新型集鎮。學校、醫院、銀行、電信等部門齊全,自來水、供電、有線電視、寬頻網已延伸至千家萬戶。

鎮-鄉鎮介紹

周集鎮中心學校

周集鎮位於淮河南岸,這裡物種豐富,盛產水稻、小麥、大豆、高梁、紅薯、紅麻、花生等各種農作務,是霍邱縣的一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這裡的大棚蔬菜長年向外供應周邊縣區,周集農貿市場是霍邱縣西部重要的蔬菜的集散地。

周集鎮臨處淮河地域,無工業發展,風景秀麗、田地優香、綠樹成蔭、氣候怡人,再現了淮河水鄉的原始大自然風貌;淮河兩岸柳藤、灌木叢生多於野雞、鴛鴦、野鴨、大雁、野兔、刺猾、白鷺等等其他國家野生保護動植珍禽繁衍棲居。

周集生豬出欄量全縣第一,黃牛生產也遠近聞名,周集也是皖西白鵝、麻黃雞出產地,周集還有豐富的水產養殖資源。周集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周集鐵礦位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地下黑金既將造福於周集人民。

周集的交通優勢明顯,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三十個村街基本上都通上了水泥或柏油路,105國道穿鎮而過,還有建設中的阜六高速,既將動工的阜六鐵路,已經使用的淮河周集港碼頭。

周集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努力建設美好新周集。鎮政府請省規劃設計院已規劃了新的鎮區發展藍圖,周集小城鎮建設已通過市里驗收,正在向創建省級文明城鎮大步邁進。

周集鄉位於梁園區東南部,總人口3.1萬人,耕地面積為3.7萬畝,轄15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118個村民組。周集鄉第三屆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切實把發展作為“執政興鄉”的第一要務,實施“工業立鄉,民營富鄉,科技興鄉、可持續發展”戰略,團結帶領全鄉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勵精圖治、奮力拚搏、與時供進,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不斷開創我鄉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體現了加快發展、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的要求。根據周集鄉工作的實際,今後五年我們要完成“一、二、二、三、六”工程,即實施“一鄉、二區、二帶、三園、六大基地建設。一鄉指依託鄉機關所在地政治中心優勢,加快周集小城鎮建設,工業、商貿齊頭並進,使之輻射周邊區域。二區是指建立和規範一個集市貿易區、新建一個政府駐地周邊綜合開發區,集市貿易區以農貿大棚和180間臨街門面房為依託,壯大規模、規範管理、加快繁榮。政府駐地的周邊綜合開發區是指通過招商開發達一定規模的集二、三產業一體的多功能的生態綠化帶,利用公路交通優勢形成工業經濟帶,依託東沙河系龍台寺景點沿東沙河逐步形成我鄉經濟林和優質碩果兼有的集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生態綠化帶。三園指一是開發鄉政府所在地既有高標準,高規格的又有經濟實用型的住宅園,歡迎境內外客商到周集定居和發展;二是張周大道兩側的農藥工業園建設;三是105國道南側賈莊工業園。六大基地指一是以王窯為中心建成2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二是以安張莊為中心建成1000畝的反季蔬菜基地;三是以陳樓蛋雞、肉雞養殖和馮莊奶牛養殖小區為龍頭,在全鄉建成規模養殖場10個,養殖小區若干個,建立周集鄉的養殖基地;四是藥材生產加工基地,以賈莊—何莊一帶為重點建成復蓋全鄉規模達5000畝的藥材生產加工基地;五是建立農產品加工基地,利用孔閣、宋樓兩村生產粉條的優勢,採用各種形式引導農民,走粉條深加工、精包裝的路子,五年內年生產能力達100萬公斤以上;六是糧食生產和良種繁育基地、協調上級有關部門,五年內建成5000畝的良種繁育基地。

通過實施以上戰略布局,將在全鄉範圍內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促面共同發展的大格局,努力開創周集鄉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特色資源

資源豐富,質地優良。美麗的六塘河流經本鄉綿延20公里,東去奔流入海。地下水資源豐富,全鄉人民全部飲用甘甜的自來水,無氟無污染。楊木資源豐富,全鄉楊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周集鎮有豐富的鐵礦資源,周集鐵礦是國內罕見的大型鞍山式鐵礦,礦區由周集、張莊、周油坊、李樓、吳集等9個礦床組成,已探明儲量16.5億噸,居華東第一、中國第五。針對礦區的探礦報告、採礦規劃、安全及環保評估等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富昌礦業、諾普礦業、安徽礦業和南鋼礦業集團四大探礦企業先後獲得採礦權,即將正式開採。一期鐵礦產礦量將達到500萬噸左右,預計以後的產礦量可達到1000萬噸左右的目標。

鎮-機構設定

周集鎮_領導(一)

黨委政府辦公室:負責周集鎮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和鎮黨委決議、決定的貫徹執行;協助鎮人大開展工作;監督、檢查、懲處違紀行為;負責黨委檔案的收發傳遞、信息、文秘、民眾來信、來訪工作。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精神和鎮政府決議、決定、保證政令暢通;負責政府系統檔案的收發傳遞、信息、文秘、接待等政務事務性工作。

農業發展辦公室:貫徹各級政府關於農業問題的各項方針、政策、措施,負責全鎮涉農事務的規劃和管理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制定周集鎮二、三產業中長期發展計畫和年度計畫;加強對周集鎮二、三產業進行巨觀指導和企業的重組專制工作;積極為企業發展服務,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資金、人才、技術;做好集體資產進行進行審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檢查督促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以及民俗旅遊工作。

財政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財經工作的方針、政策,擬定鎮財政年度預算方案並組織和監督預算的執行;管理、監督財政收入和支出,做好鎮屬單位財務收支審計工作;加強鎮國有、集體資產管理,指導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

農經站:負責周集鎮農村承包契約管理和農村財務管理審計監督;負責對周集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諮詢意見。分析和掌握經濟運行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周集鎮_領導(二)

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計畫生育方針、政策及法規;及時準確地掌握計畫內和計畫外孕情;實行計畫生育,落實節育措施,行計畫生育獎勵和處罰政策,做好計畫生育的統計、服務工作。

城建所:負責村鎮土地管理、村鎮建設、城鎮建設、環境保護,宣傳貫徹落實土地法律法規等工作。

文化廣播站:組織開展豐富多采的民眾性文化活動和體育娛樂活動,培訓文藝骨幹,蒐集整理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做好文物的宣傳保護工作,管理好周集鎮的文化市場工作。

畜牧水產站:部署周集鎮畜禽疫病的防治,進行畜牧生產指導,制訂培育良種規劃,培訓鄉村兩級獸醫技術人員,並開展科學試驗,推廣新技術。

水利站:負責周集鎮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利工程建設及農田水利設施配套、維修、管理和水資源的監督保護開發利用;負責周集鎮防汛抗旱和節約用水工作;負責本鎮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及水土流失檢測和綜合防治工作;負責本鎮的人畜飲水和集中供水工作。

周集鎮

元藝村 老街村 潘店村 蔣郢村 侯店村 黃台村
薛集村 新圩村 燎東村 新街村 盧廟村 迎水村
班台村 南街村 四里村 燎西村 黃崗村 大樓村
倪崗村 殷廟村 松林村 洪洲村 孫台村 大成村
何莊村 花園村 朱港村 楊台村 洪台村 閘口村

鎮-人文歷史

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

周集鎮起源於清光緒二十年間(1864年), 原名張邨寺。雍正年間聯禮大臣王檻就祖居此地,現鎮南三里莊即原王家莊園,王有後花園一處(現在的老街範圍),長方形,四面環水,有七十二澆花井為證。王家氏族衰敗,王檻死後就葬於此街東南方,有遺址可考。此時地方屬偽聯保制社會行政建制,聯保主任周占亭,並有丁香亭、何幼亭、付宇亭、戚乾亭、沈敬亭、周相亭等號稱十大亭之名人,一統此地天下。開發王家後花園興街集市,形成南北拐尺(Z)形不足一里長的四米寬街道,僅幾家經商,有張家漁行、付家飯店、李家炮坊、付家藥鋪、王家雜貨店,南頭李家“天和”豬牛行,北頭周氏“天興享泰”鹽糧行為大戶。經濟初繁,招商四方,商賈雲集,周、李大戶想稱王霸市,耀祖光宗,以勢興街,就在街中段築建一處“牌坊樓”為界。後三里莊李澤臣(莊主)主持公正,令其拆牌坊樓,望能開放市容,繁榮經濟,終因周家勢強稱霸,自稱此街啟號“周家集”,因而得名——周集。

清光緒三十年間(1874年),時屬霍固縣,偽縣令委派安德功(壽縣人)來周集設立常備隊,招兵十多人,駐紮在老街東北角張邨寺(火神廟),負責周集、三河尖兩地區治安。為了安全起見,在寺的四周開挖圩溝(即現在鎮政府所在地),建東南、西南角兩處碉堡行更放哨。行政由聯保制改為鄉保甲制,設立周集鄉。1948年2月此地解放,在潘店建區。1949年2月區遷址周集改為周集區,期間雖幾經行政體制變遷,仍保留周集區建制,直到1992年2月才撤區建鎮,將原來的周集鎮、周集鄉、區直單位合併為現在的周集鎮。2004年9月因經濟發展和區劃調整的需要,將原來的朱港鄉併入周集鎮,形成了擁有城區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達8萬人的中心大鎮,成為全省100箇中心建制鎮之一。

周集鎮

周集宏圖大酒店 周集徽通塑業有限公司
周集天成汽車維修廠 周集複合肥廠
周集惠豐電子元件廠 周集精保米業有限公司
周集佳樂米業有限公司 周集劉塘坊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