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周鈜,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一個書香門第。高祖周渼,前清殿試第一,獲清皇專賜“文人第一”橫匾。家中曾珍藏祖傳各類古籍。父親周允言,早年追隨孫中山加入國民黨,曾一度從政;1927年國民黨清黨,大批進步人士被捕、被殺,憤而退出國民黨,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著名的蘇州中學、蘇州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員、校長,後至南通學院任教授。周鈜從小與書為伴,到了求學年齡,就讀於蘇州純一國小,畢業後升入蘇州崇實中學,後因該校外語只設日語不設英語,轉學到教會創辦的桃塢中學,該校重視英語教學,為周鈜學好英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中畢業後,周鈜升人省立蘇州中學,偏愛化學,對千變萬化的化學反應非常著迷。他學習成績優異,總是在前三名之列。
抗日戰爭時期,他父親一度失業,家庭經濟拮据。為此周鈜曾於1945年在蘇州新毅染織廠當了半年學徒,從此,他對染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目睹了舊社會我國紡織業的落後狀況。為了振興祖國的紡織工業,周鈜於1946年高中畢業後考取了南通學院紡織科染化系。
少年時期的周鈜與大姐夫沈蘭芝居住在一起,大姐夫早年為中共地下黨員,後於1938年參加新四軍。周鈜受其影響,思想進步。1947年,他在南通學院加入民盟組織,並經常參加各種進步活動,散發傳單,包括傳閱《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等毛澤東著作。
技術成就
首創套用化學研究室
1958年,為了提高紡織品的性能,急需一種牢度高又具有優良柔軟性能的後處理劑代替進口Priment VS產品。周鈜不畏困難,大膽試製了容易揮發、有劇毒的乙烯亞胺單體,再與十八異氰酸酯中間體進行合成。當時條件簡陋,實驗室系利用過道、舊倉庫改建而成,而低沸點乙烯亞胺會毒害人體;更有人認為結合生產實際搞產品研究“沒有水平”、“不務正業”,但周鈜並未放棄或中斷過研究工作。該項目從乙烯亞胺衍生出柔軟劑VS、防火劑A.P.O和交鏈劑T、E、M三個產品,後來由化工部正式下達任務進行投產,上海助劑廠專門設計防毒密封專用生產車間,進一步完善生產工藝,連續生產近20年,深受用戶歡迎。20世紀60年代,該校紡化系籌備增設環保和化學兩個專業,並建碩士點,周鈜接受了建立全國紡織高校第一個化學專業的任務,先後招進三屆化學專業的學生。為了加強專業的套用性,他又建立了全國紡織高校第一個套用化學研究室,擔任室主任,自此逐漸形成了印染助劑、透濕塗層和感光材料三大研究方向,自編學位課程,培養了20多名研究生。他們中有半數以上分赴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深造,獲得博士、博士後學位。
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一台反應鍋發生故障。正在他檢查反應鍋時,反應鍋突然爆炸,高達300℃以上的高分子熔體使他全身近四分之一的表皮及手、臉等主要部位慘遭二至三度灼傷,在醫院昏昏沉沉約100天。雖然醫生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救了過來,但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僵硬的左手已半殘,雙耳聽力嚴重減退。
雖然周鈜身體上留下了難以痊癒的創傷,但他要在紡織科研上乾一番事業的決心更為堅定。1979年,一家印染廠花了36 萬美元進口了一台絲綢平幅精練機,同時需購與之配套的一種新型精練助劑。在與外商談判時,對方開口就要先付50萬美元的套用專利費,過5年還得再購買一次套用專利。周鈜獲悉此事,認為這對專攻紡織助劑的人來說可謂是一種恥辱。於是,他大膽地建立了研製精練絲綢助劑的課題。從當年7月份開始,他帶領課題組成員在不到20平方米的實驗室,歷經了三伏酷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絲綢專用AR617精練劑。蘇州一家工廠使用該劑練製成的“塔夫綢”,還受到美國尼克森總統及里根總統夫人的青睞,英國查爾斯王子專門訂購這種絲綢製成了結婚禮服。AR系列絲綢助劑至今仍被絲綢行業用做首選產品。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周鈜以自己創建的套用化學研究室為基地,共完成AR系列圓網印花感光膠、AR系列重氮感光膠片、AR系列絲綢助劑,特種飛行服材料A101、C102和防水、防油系列透氣材料等科研成果近40項,其中有20餘項先後榮獲紡織工業部、輕工業部、上海市等部、市級重大科研成果獎,國家級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部分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科技下鄉開高校之先河
1980年,江蘇省泰興縣城西鄉十幾個農民創辦的小化工廠陷入重重困境,行將倒閉。他們通過當地的兩位中國紡織大學的校友找到中國紡織大學套用化學研究室。周鈜聽了來人的傾訴,決定拿出自己最新研製成功的科研成果AR617精練劑,和對方合作搞一個橫向聯合體。泰興派出7名工人到學校,利用小化工廠現有設備,在周鈜指導下,奮戰一個月,在1980年底,我國首例新型高效絲綢精練劑正式投產了。1981年2月,泰興城西醫藥化工廠改為“華東紡織工學院附屬助劑廠”。從此,這家小小的鄉鎮企業開始走出困境。當年人均產值和利潤名列揚州地區鄉鎮企業之首。
成功研製新型感光膠片
以前,生產感光膠片需消耗大量白銀。周鈜研製成功AR 型重氮型感光膠片則是一種非銀鹽感光材料,其形似5寸照的膠片,可令人驚嘆地縮存近100頁的文獻材料。他的這項成果不僅可節省大量的白銀,又可減少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被廣泛套用於電子、印刷、情報縮微以及國防尖端科學領域。為了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早在1983年,周鈜就著手創辦“華豐塗層科技開發部”,橫向聯合20多家公司和50多家企業,先後開發了以AR命名的系列產品,如圓網、平網印花感光膠,重氮樹脂系列,防水透濕塗層材料系列,水分散PA和PU離子體系列,以及超級柔軟劑、低溫染色助劑等。20世紀90年代初又推出了AR120第三代圓網感光膠,退、煮、漂三合一工藝及配套助劑,AR2603超級砂洗粉和AR2608柔軟劑等多項科技成果,並在全國各省、市推廣套用,直接間接經濟效益突破千萬元。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後,周鈜又創辦了“中國紡織大學紡化助劑發展中心”和“上海周鈜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等,專門從事高科技的研究、生產和銷售,範圍包括透濕塗層、感光材料、紡化助劑、AR系列產品及有關輕紡、化工、電子、電腦、機械等方面的科技服務。
主要論著
1 周鈜等.恩格拉粘度和運動粘度的研究.華東紡織工學院學報,1958 (2):97-100
2 周鈜等.高鈰——纖維素氧化還原系統的丙烯腈聚合過程研究Ⅱ:影響聚合的各項因素.化學通報,1962(11):47-51
3 周鈜.自由基型的纖維素接枝共聚物.紡織技術,1963(5):1-4
4 周鈜等.十八乙烯亞胺衍生物.化學世界,1963(1):11-12
5 周鈜等.聚醋酸乙烯支化度的研究.紡織技術,1963(10):18
6 周鈜.以高鈰為引發劑的纖維接枝聚合.化學世界,1964(2):37-41
7 周鈜.乙烯亞胺的化學.化學學報,1964(3):33-37
8 周鈜.聚乙烯醇頭夾相接結構的測定.高分子通訊,1965(1):65-68
9 周鈜.聚乙烯醇的溶脹性能.紡織技術,1965(5):44-46
10 周鈜等.聚乙烯醇化學結構的規整性.化學世界,1966(1):9-12
11 周鈜等.醋酸乙烯甲醇溶液聚合的新氧化還原引發體系的研究.上海紡織工學院學報,1980(4):8-13
12 周鈜等.水分散型感光膠乳的研究.華東紡織工學院學報,1981(1):51-56
13 周鈜等.乙烯基酯側鏈基團對聚乙烯醇規整性的影響.華東紡織工學院學報,1981(3):13-18
14 周鈜等.4-甲氧基-4—重氮二苯胺金屬復鹽穩定性的研究.感光科學與光化學,1983(2):17-28
15 周鈜等.華東紡織工學院學報,1984(1)69-76
16 周鈜等.真絲低溫染色機理.紡織學報,1985(5):269-275
17 周鈜等.光敏重氮樹脂結構和性能的研究.紡織學報,1987(2):69-71
18 周鈜等.自交鏈型陽離子聚氨基甲酯乳液合成機理的研究.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87(6):66-69
19 周鈜等.4-甲氧基—二苯胺-4′—重氮磺酸鹽負型光敏成像機理.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88(1):33-38
20 周鈜等.聚氨酯/聚乙烯醇共混物若干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中國紡織大學學報,1988(5):35-41
21 周鈜等.中國紡織大學學報(英文版),1988(1):55-62
22 周鈜等水性感光膠理論探索和發展.第4屆陳維稷優秀論文彙編.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169-171
獲獎情況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上海市產學研二等獎1項
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
上海市產學研三等獎1項
上海市職務發明三等獎1項等
社會評價
周鈜數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國的高等紡織教育事業和紡織科研事業。周鈜不僅是一位科技專家、學者,也是一位優秀的大學教師。他始終堅持以忘我的工作熱情,實事求是和踏踏實實的科學態度,對學生言傳身教,扶植學生走向成才之路。如今,他指導過的近60名本科生和30名研究生絕大部分已學有所成,他們的論文接連不斷地發表在各種學術刊物上,科研成果也不斷在社會上推廣套用。
周鈜把自己的畢生奉獻給了祖國,為我國的紡織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黨和人民也多次給了他各種榮譽稱號。1979年、1981年、1983年連續三屆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84 年又被評為全國紡織系統勞動模範;1993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周鈜雖已走過了人生的輝煌時期,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在我國紡織科技園地上,繼續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