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周村鎮原名長橋鎮,據《澤州府志·陵墓》記載,西晉平西將軍周處墓葬於鎮西,並修有周孝侯祠,故將長橋鎮更名為周村鎮沿用至今。周村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行山重鎮”、“丹水名區”之美譽,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歷史上著名抗金義軍首領梁興、近代著名教育家郭象升等皆為鎮人。
周村鎮位於澤州縣西部的華陽山腳下,西接陽城,北鄰沁水,“雞鳴一聲響三縣”,素有“丹水名區”、“行山重鎮”和澤州西大門之稱。歷史悠久,崇文厚德,2014年2月14日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周村鎮古稱長橋鎮,因距今約2000年的“五里七孔橋”而名。公元297年,以“除三害”聞名的西晉平西將軍周處戰死後葬於鎮西,建有周處墓、周處祠,長橋鎮遂更名為周村鎮。
周村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商周時期,初具規模;隋唐時期,商賈雲集;明清時期,煤炭、冶煉、手工業、商業發達,有大小店鋪、商號700餘家,形成了盛極一時的通衢重鎮和文化大鎮。境內的東嶽廟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魁星閣、范氏莊園、郭家大院、潘家大院、明清古街巷古風猶存,令人神往;戲劇、故事、八音會、麵塑、剪紙、水席“八八六六”、廟會等民俗文化歷久彌新、聲名遠播。
周村鎮雄踞晉豫陝三省要衝,地勢險要,虎踞龍盤,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老城牆形似虎踞,俗稱虎城。宋金時期,周村鎮義士梁興振臂高呼,應者雲集,組建了“太行忠義社”,後率部轉戰太行,與岳飛同期抗金,屢建奇功。民國年間,世居該鎮的郭象升,曾任山西督軍府參議、山西省立教育學院院長、山西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兼清史館纂修等職,他嘔心瀝血,興學育人,著述豐富,影響甚巨,被譽為“山右第一才子”、“中國古文殿軍”。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周村人民積極支邊支前。境內的葦町村建有八路軍兵工廠,為阻止蔣軍轟炸,全體村民一夜之間拆除標誌性建築琉璃閣,留下了一段悲壯的記憶。影片《一九四二》和《戰將周希漢》等,曾在此選景拍攝。
改革開放以來,周村鎮經濟在轉型中突破,在調整中提高,在競爭中發展,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先後被列入山西省首批“百鎮建設”、晉城市20箇中心鎮之列,周村工業園區也被列入山西省“一市兩園”、晉城市六大產業片區名單。2011年10月被確定為晉城市首家“文建明工作法”試點鎮,2012年7月鎮黨委榮膺全市“創先爭優先進鄉鎮黨委”。2014年7月21日入選全國重點鎮。
周村鎮尚保留有很多明清四合院和古民居,目前,保存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有郭家大院和潘家大院。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24076人,外來務工人員逾萬人。
社會事業
幼稚園一所,山西省唯一農村示範國小——周村國小,周村高級中學,周村鎮初級中學
經濟概況
山西省澤州縣周村鎮位於“雞鳴一聲驚三縣”的華陽山腳下,東與川底鄉毗連,南與李寨相接,西與陽城縣北留鎮接壤,北鄰沁水縣,素有澤州西大門之稱。陵沁、碗周、晉陽高速三條過境公路貫穿全鎮,交通十分便利。轄23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6936戶,24076人,全鎮國土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615畝。周村鎮原名長橋鎮,據《澤州府志·陵墓》記載,西晉平西將軍周處墓葬與鎮西,並修有周孝侯祠,故將長橋鎮更名為周村鎮沿用至今。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新農村建設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鎮經濟社會在困難中突破,在調整中提高,在競爭中發展,綜合實力有了明顯提高,2007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3435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9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85元。已建成的山西天澤煤化工集團煤氣化廠經濟效果顯著,晉煤集團華昱公司正在緊張的施工當中。
風景名勝
2006年,周村東嶽廟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周村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自古便是商賈雲集之地,素有“行山重鎮”、“丹水名區”之美譽,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歷史上著名抗金義軍首領梁興、近代著名教育家郭象升等皆為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