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富[周扒皮原型]

周春富[周扒皮原型]
周春富[周扒皮原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春富(?年——1948年),男,遼寧大連復縣(現瓦房店市)閻店鄉人。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中共領導的土地改革中慘死,後來在小說《高玉寶》第九章《半夜雞叫》中,成為書中同名人物,並被醜化為“周扒皮”。他腰間常年捆著破布條,“從不閒著”,他一輩子最大的努力就是勤儉,勤儉,然後買地。

簡介

周扒皮周扒皮
周春富,男,農民。腰間常年捆著破布條,“從不閒著”,他一輩子最大的努力就是勤儉,勤儉,然後買地。

1947年,在土改的暴風驟雨中,這個富戶家長被劃為“地主”,並且死於批鬥中。而以周春富為原型塑造的“周扒皮”,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地主”代表 。

生平

經歷

周春富早年闖關東,1911年在遼南落戶。此後,他勤儉持家,攢錢買地,並開有數家小作坊,成為了當地的殷實之家。

子女

周春富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

對子女狠

兒女們對周春富評價並不太好,因為周春富對自己和家人很吝嗇。別人家的女兒可以不上山勞動,但他家不行。周春富還反對兒女及僱工們穿紅戴綠,因為如此穿戴,勞動時會怕衣服弄髒而不願出力。吃飯時,碗裡剩下的粉條必須撈出曬乾,留待下一頓繼續吃。周春富還向兒女們說:“飯要吃八分飽,吃多了,剩下的都成臭屎。”周家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時不許過夜,否則會多吃一頓飯。

對僱工好

周春富沒留下照片。這是周春富之子周長義,長相和他最接近周春富沒留下照片。這是周春富之子周長義,長相和他最接近
周春富對家中的長工、短工則較好。周春富認為,對他們不好,他們不會認真幹活。

周春富器重乾農活的能手,周春富自己也不分冬夏每天早早起床幹活。

文化大革命時,曾經在周家當過長工的孔兆明,被幹部要求上台“憶苦思甜”,講述過去的“剝削故事”,孔兆明講話時卻說走了嘴:“我們當時在周家吃的是啥?吃的都是餅子,苞米粥,還有豆腐,比現在吃的好多了……當時在周家一年能掙8石糧,可養活全家。”幹部連忙把孔兆明拉下了台 。

老長工王義幀則說:“都說老頭狠,那是對兒女狠,對夥計還行。沒說過我什麼,我單薄,但會幹。老頭說,會使鋤,能扛糧就行。”

土改中被劃分為富農批鬥致死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中共占領了周春富家所在地區。在中共領導的土地改革運動中,周春富兩次被劃分階級成份,第一次被劃為富農,第二次被劃為雙富農(因為還經營著小作坊),並被用繩子蘸水抽打致死 。

周春富死後,土地改革運動糾偏,周家最終被劃為富農,周家的子女此後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均遭到批鬥。

根據瓦房店市檔案館的檔案顯示,1947年12月至1948年1月5日,復縣全縣在土地改革運動中共處死1900多人,後來檔案館的專題報告中,以符號“XXX”代替。

人物形象

勤儉

周家到了周春富這一輩,並不算富裕,周春富“繼承了一些土地,但不多”。在周春富看來,那些浮財不過是過眼雲煙,只有土地才是結結實實的保障,地里出一家人的吃喝,子孫也能受益。

於是,這個勤儉、精明的農家子弟,開始一點點地攢錢置地。他的勤儉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

與周春富接觸過的老人評價:“周春富這人無論吃的還是穿的,都很寒磣,褲腰帶都不捨得買,是用破布條搓的。”

摳門

一個流傳甚廣的細節:“周家吃剩的粉條用筷子撈出來,放到蓋子上曬乾了日後吃。”

勤勞

長工的王義幀:
周春富從“從不閒著”,夥計鍘草的時候他幫著續草,他續草鍘出的苞米秸長短勻齊,牲口愛吃。
“有個特殊要求,無論是夥計還是兒女媳婦,幹活時不準穿紅掛綠,怕粘灰就不能撒手乾。”
“周家院子裡是不能有雞糞的,孩子回家了就拿起小鏟子往院坑裡拾掇。家裡不養牛養騾馬,腳力快也乾淨。我在他家要早起。他家人養成了習慣,冬天天沒亮點了火油燈,家裡人做飯的做飯,餵牲口的餵牲口。人家都起來了,你夥計還能賴在被窩裡嗎,起來沒有事摑著筐揀狗糞。 ”

愛買地

長工王義幀對周春富買地的嗜好印象深刻:“老頭把家,就願意買地。和人家在地頭說話,末了就問,你賣不賣啊?”周春富憑藉自己多年的努力,為周家積攢了一大份家業。1947年,也就是土改隊來到黃店屯的那一年,這份家業包括40天(約合240畝)土地,還有“四大坊”——油坊、磨房、染坊、粉坊以及一個雜貨鋪。

富農而非地主

1933年,毛主席在《怎樣分析農村階級》一文中,對農村的階級關係進行了分類:
地主——
那些“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或只有附帶的勞動,而靠剝削農民為生的,叫做地主。”“地主剝削的方式,主要地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債,或兼僱工,或兼營工商業。”
富農——
“富農一般都占有比較優裕的生產工具和活動資本,自己參加勞動,但經常地依靠剝削為其生活來源的一部或大部。富農的剝削方式,主要是剝削僱傭勞動(請長工)。此外,或兼以一部土地出租剝削地租,或兼放債,或兼營工商業。”
按此判斷,周春富似乎劃為富農更合適,因為他僱傭了長工,但並無土地出租。

學者黃宗智則把這類人,稱之為“經營式農場主”——他們僱傭了3到8個,耕種100到200畝土地。在黃抽取的33個村莊的樣本中,有17個村莊裡有這樣的農戶。

“周扒皮”原型

電影中的周扒皮電影中的周扒皮
1955年,“戰士作家”高玉寶的自傳體小說《高玉寶》出版後,又多次再版,共印五百多萬冊,在中國國內以7種少數民族文字印行,並譯為近20種外文印行,僅漢文版便累計發行450多萬冊。

《半夜雞叫》是《高玉寶》的第九章,直到1990年代初,仍是語文教科書中的重點課文,並被拍成木偶劇、課本劇。《半夜雞叫》中,周春富因為“殘酷剝削”長工而綽號“周扒皮”,為了催長工們早些上工,半夜躲進雞舍學雞叫,引發公雞群起打鳴,後來周春富遭小高玉寶設計痛打。

《高玉寶》在國內外有二十幾種版本,僅漢文版印數就高達450多萬冊,並被改編為24種連環畫和12種文藝演唱形式及其戲曲書籍,其中尤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4年拍攝的同名木偶片影響深遠。

當高玉寶被問起“有半夜雞叫這回事嗎?”高玉寶沒吭聲,說是這是文學創作的藝術性問題。然後又說,咱們這兒沒有,不代表全國其它地方就沒有。

實際上小說《高玉寶》一共13章均是作家郭永江代筆創作而成 。(郭永江,男,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創作歌劇《張治國》,反映八路軍大生產,受到毛澤東,1951年赴朝鮮採訪,後與魏巍同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可到四十歲就病退,70年代回故鄉資陽居住,不久遷到資中,1984年居重慶,不幸於1993年去世。)

人物評價

周春富舊居周春富舊居
2008年,黃店屯93歲的老人高殿榮,至今還住在土改時分給她的周家三間老屋裡,她回憶起周春富時,只說了一句,“不是惡人,不霸道。”

近年(截至2013年)很多大陸歷史學者指出,當年土地改革時,從方法到概念,均效法蘇聯,強行把相關的意識、話語植入農村;中國農村原來以宗族、學識、財產、聲望為根基的鄉村秩序,均被階級意識和話語所顛覆。周春富只是這一場暴風驟雨運動中,不幸的一個小人物,不過老頭自己卻千萬想不到,自己死後卻成為“惡霸地主”的典型之一,聞名全國數十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